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7年第18期
编号:13044189
正向行为塑造,促进孩子心灵成长(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9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18期
     这样持续了几天后,小虎又開始问我:“曹老师,我现在可以出去玩了吗?”

    我望着他,停顿几秒钟,告诉他“可以”,他像是得到珍宝一样又蹦又跳起来,喊着“啦啦啦……我终于可以出去玩了。”

    对于每个人来说,失而复得的东西弥足珍贵,孩子也一样,他们天生爱自由,爱游戏,爱活动,这样一来,他才会好好利用课间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再动手打人。

    接着我让小虎顺便帮我把这堆导学案抱到教室讲桌上,小虎说:“曹老师,你就别让我抱了。”

    我顿时有点生气,心想:才允许你下课出去玩,难道又要开始调皮了?不过我还是面带微笑地问:“为什么不要再让你抱啊?”

    他说:“曹老师,讲桌上的书已经够多了,我怕讲桌的腰直不起,它会受不了的。”
, http://www.100md.com
    我被小虎的善良所感动,幸好我没有第一时间批评他,而是先听孩子的心里话。我给小虎贴了一个奖励贴,告诉他:“曹老师再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个讲桌的腰绝对直得起,不信你试试。”他点点头把书抱走了。

    我们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应该耐下心来,蹲下身去,认真聆听孩子的心声,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事情的缘由。就这样,小虎真的没有再动手打过人。有一天,他跑到办公室来找我说:“曹老师,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再打人了吗?因为我把所有的力气都用来帮你做事情了,没有力气再打人了。”

    小虎的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我从未给小虎讲过什么大道理,没有苦口婆心的劝阻,没有义正词严的说教,因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大道理讲一千遍一万遍不如让他们亲身体验一次,孩子是通过行为来学习,通过感觉来体会道理,而非按照道理来做事。只要我们讲的话、布置的任务是看得见、摸得着、有方法,做起来不难,那就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孩子的内心世界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而非通过理性思考去行动。所以,要改变一个学生的不良习惯,我们需要了解他们,找准方法,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促进他们成长。
, 百拇医药
    “好老师”专家点评

    心理学的门槛效应指的是一个人接受了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2]。该案例中,老师耐心接纳孩子的一切,慢慢地等待孩子的成长,其中蕴含了教育的智慧,这是令人感动的教育案例,它告诉我们以下教育理念和思考。

    第一,教师作为大人要学会和童心交流。请看案例中的描述:孩子问“老师,那我聪明吗?”我假装仔仔细细考量一番,说:“小虎是个聪明的孩子,就是上课长知识的时间用来做小动作了,有可能过几天你的眼睛会让你变成不聪明的孩子。”他急忙说:“老师,我以后上课认真听讲,我想做个聪明的孩子。”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正是这样的语言浸润着孩子的心灵,它比干巴巴的道理动听,也有用。

    第二,教师作为大人要让孩子体验到好行为的美好感受。案例中有这样的描述:我说:“曹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小孩子天生对秘密这个词比较敏感,我说:“曹老师保证,今天小虎回家了妈妈会夸奖你。”他半信半疑地看着我说:“不可能,妈妈从来都只会批评我。”“如果老师骗了你,那明天来了老师给你贴一个大红花。”
, http://www.100md.com
    老师真的和家长携手让孩子体验到了被夸奖的滋味。这是一种正向的引导和塑造。如果让孩子变成拥有好行为的孩子,首先要让他体验到拥有好行为的美好感受。

    第三,让孩子生命中积极的内容取代负面的行为。案例中这样描述:他跑到办公室来找我说:“曹老师,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再打人了吗?因为我把所有的力气都用来帮你做事情了,没有力气再打人了。” 这是孩子发自肺腑的言语,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关注正向的内容,扩大正向的内容,自然那些不好的东西就会逐渐消失了。

    参考文献

    [1]钟志农 .行为矫正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 , 2013, 1(1) :53-57.

    [2] 张欣. 运用行为塑造工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6 (13) :41-43.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恒大名都小学,襄阳,441000)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 百拇医药(曹玉环)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