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3044150
基于矛盾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例析(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19期
     活动形式设计都以目标为基础。活动目标不同,可采用的活动形式不同。对于认知调适类的目标,多以讨论活动和体验式活动为主,如头脑风暴、案例体验、心理游戏等。对于能力训练的目标,多以情境训练为主。但不管哪种活动的选择都要注意不流于形式,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以“昵称”为例,矛盾的发生发展自有其逻辑过程,在设计中,教师也要据此关注活动逻辑的设计,不一味追求热闹的活动效果,要由简到难,由表及里,一步一步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解决矛盾。在“昵称”中,教师设计了四个步骤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昵称,使之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了解不同昵称带给人心理感受的差异;让学生评价昵称,通过讨论等方式为学生作出符合主流价值的选择作铺垫;让学生取昵称,通过游戏让学生巩固正确的取昵称的方式。此外,基于课例中价值澄清的需求,教师取昵称的阶段加入了自我暴露的步骤,以实现说明界线,重铸意义的目的。

    四、回顾矛盾,开展自评

    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师行为的优化,是在对教师已有教育行为的分析上,对分析上的内化与专业资质的重塑[4]。和其他课程相比,心育辅导活动课存在着显而易见的难度。缺少可操作的权威纲领的指导,以小学语文为例,《课程标准》以课为单位,明确了所要完成的保底内容,反观《纲要》,虽给予了辅导的大致方向,但落实到具体的某节课中,则丧失了绝大部分话语权。此外,活动设计体现出的强烈的难以复制的个人风格,活动过程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活动内容根植于学生高度的内化都加深了这一难度。一节活动课成功与否,授课教师有着最直观的感受,以科学的标准来量化或者质化这种感受将有助于提高其内化与专业提升的质量。因此,本文所提及的评价,特指授课教师的自评。

    心理辅导活动课注重体验性和实践性,开展评价时多侧重于操作性评价。在开展自评时,教师要梳理手中的资料,回溯矛盾分析全程,尤其是成因焦点及影响事件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考察活动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学生参与情况等基本信息。从活动运作的角度来说,可以将其大体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客体维度,包括目标的达成情况、活动材料的使用情况、活动效果。二是主体维度,包括教师对活动节奏的把控、教师对学生整体与个体的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参与面。当然,本文并不强调自评内容的全面,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增加或者删减部分内容,在自评的基础上做好改进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吴增强,马珍珍.积极心理学及其教育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8(6):30-32.

    [2]侯广旭.绰号的社会语用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3):28-32.

    [3]黄梅,宋乃庆.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目标设计[J].课程与教学研究,2009(5):99-103.

    [4]刘 一.教师自评是教学评价制度现代化的标志——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5):12-14.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教师进修学校,重慶,400800)

    编辑/张 帆 终校/于 洪, 百拇医药(夏江东)
上一页1 2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