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故事在高中心理课中的实践与反思(2)
活动八:承诺及总结。
爱自己从爱自己的内在小孩开始,不管他是生气的小孩,悲伤的小孩,害怕的小孩,闹脾气的小孩,或是开心的小孩,给自己的内在小孩一个承诺,愿意从内心深处无条件地接纳他,珍惜他,疼爱他,带着自己的内在小孩一起成长。
三、课堂事件的隐喻故事解读
1.借助主人公童童,隐喻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或几个未曾被满足或受伤害的自己
课堂时间有限,为了帮助学生向内探索自己,理解什么是内在小孩,我借助绘本故事《小小孩》视频导入,将那些未曾得到满足或受伤害的自己呈现出来,使“内在小孩”具体化,贴近学生实际,因而更容易被理解。
2.采用隐喻故事,降低学生的防御
我曾尝试在平行班采用直白的方式问学生:“你们小时候有什么需要未被满足?或受过伤害 吗?”“这些伤害对你现在有什么影响吗?”学生大都摇头或茫然,谁也不愿意在公开的场合分享自己曾经受过的伤害,这是本能的防御。而绘本故事则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不需要分享太多自己曾经受过的伤害或未被满足的需求,有了一个安全的距离来深入到内心深处,接触自己。
, http://www.100md.com
3.通过冥想引导和绘画呈现,引导学生自我对话
在安全的环境中,遇见并尝试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并通过绘画的方式,增强学生面对自己的意愿,引导学生与自己的内在小孩对话,问问自己的内在小孩需要自己做些什么,通过对话,觉察自己的内心需求,接纳自己,整合资源去滋养和重新建构自己的世界。
四、隐喻故事的课堂效果评价
1.回到当下,面对未完成的事件
这里的“内在小孩”指的是童年时期一些基本需求没有被满足,或有被伤害的经验,导致内心其实还存留着脆弱、受伤、需要被关注的“小孩”,它可能是重要的事件,也可能是一些人物或者感受等。从完形理论看,这些“内在小孩”可能是当事人“未完成的事件”,当事人无法生活在“当下”,而把过多的力量着眼于已经过去的“未完成的事件”,这无形中耗费了当事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隐喻故事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帮助他们在安全的距离下,重新面对“未完成的事件”,再用想象法把学生带到当下,让学生重新经历早期经历过的感情,重新看待以前的那些人、那些事,活在当下,整合资源,用当下的心态,重新面对问题。
, 百拇医药
2.发现不同的声音,面对真实的自己
隐喻故事里,主人公童童用“回到过去的时光,拥抱5岁和10岁的自己,并与他们对话”的方法处理与自己的关系,为学生做了个示范,使他们更愿意向内探索自己,在冥想状态下遇见自己并尝试拥抱自己。许多学生在冥想过程中有许多负面情绪,要引导学生允许那些被压抑的负面情绪出现,帮助他们宣泄并有效缓解压力。当负面情绪出现后,他们能重新看待自己,与自己有更深的接触与联结,渐渐靠近自己,接纳自己。课后有的学生反馈,在接触自己的过程中,他发现原来每次这么在乎成绩,是因为一直想得到别人的认同,而这源自于小时候父母的不认同。在放松状态下,他看到了那个无助的、弱小的自己,给了他许多关爱和鼓励,心里平静了许多。
3.整合资源,重新面对挑战
隐喻故事中主人公童童在“回到过去的时光之岸,拥抱了5岁和10岁的自己,对他们说出了很多话”之后,“心仿佛被风洗过,可能还会起伏,却不再喧嚣”。主人公童童对自己说了什么话我们并不知道,但最后他是有改变的。而课堂上通过绘画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内在小孩画出来,并尝试跟他对话,这就是接纳自己的表现,而尝试与自己的内在小孩对话,能帮助学生整合自己的内在资源,发现自己潜在的力量,从而更有力量面对今后的挑战。如有的学生写道:“会过去的,加油,你比自己想象的更有力量。”“我不是这么轻易就被打倒的。”
, 百拇医药
五、实施拓展建议
1.注意收集隐喻故事
隐喻故事疗法是后现代心理辅导的范畴,因为故事本身婉转起伏的情节和人物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能让读者在体验别人故事的同时整合自身的经验和生命,这就是故事的神奇力量[2-3]。因此隐喻故事也常常被其他疗法和流派作为方法和技巧。但要找到符合教学目的的隐喻故事,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就要注意收集素材并适当分类。如我偶然看到这则绘本故事《小小孩》,还收集到《找天边》《穿越喧嚣》《红土坡》等一系列向内探索自己的隐喻故事。儿童绘本故事、《101个重塑人生的故事》、网络上治愈性视频等,都是很好的素材。
2.学会制作隐喻故事
有时在使用这些隐喻故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们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比如我在使用绘本故事《小小孩》的时候,如果直接用几幅画,配上文字作为导入素材,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做成集声音、图片、文字等需要多种感官参与的动画片效果会更好。后来我尝试用camtasia studio8.6软件,把事先做好的录音、图片、文字等多种要素集合起来,做成动画形式,又采用QQ影音截取片段,既能整体播放,又能分段理清故事内容,教学效果明显好多了。
, 百拇医药
再如网络上常有一些不错的隐喻故事视频,但因为资讯的发达,许多学生在之前已经看过了,因此对他们不再有吸引力,适当对这些视频进行改造,甚至自己编写故事,做成视频,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有些电影也是不错的素材,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让学生觀看整部电影不太现实,截取片段作为隐喻故事也是可行的。如由张家辉和彭于晏主演的电影《激战》,其中的一个片段讲的是张家辉饰演的拳王如何鼓励彭于晏饰演的富家公子参加拳击比赛,整个比赛的过程展示的是“人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通过截取电影片段让学生观看,故事情节更容易触动学生、激励学生,比起苍白无力的心灵鸡汤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尝试学习一些常用的软件,如camtasia studio、QQ影音、格式工厂等对于制作隐喻故事也是有帮助的。
3.充分挖掘隐喻故事
隐喻故事就像潜意识的窗口,包含了直接的言语和隐喻的沟通,显示出人们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努力。如我用绘本故事《小小孩》作为导入,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可以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并引发初步的思考。如果仅仅只是把它作为导入,那就太浪费这则绘本故事了,因为它还包含如何去处理自己遇见的问题,会产生怎样的结果等,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再次理清故事情节,学习主人公童童的问题及处理方式,这是给学生的良好示范,也可以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因此充分挖掘故事里的资源,充分发挥隐喻故事的力量,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大有裨益。
, 百拇医药
一个好的隐喻故事,胜过千言万语,当我们把故事分享给学生,且这个故事的主题又与他们所经历的情况非常契合时,学生跟着故事里的主人公一同经历情节、体验感受、产生思考、作出决定,他就有可能在自己的事情当中有类似的体会,从而帮助学生在安全的距离下做更多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吴洪健.拥抱内在小孩——隐喻绘本故事《小小孩》解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7):56.
[2]Martin Payne著,曾立芳译.叙事疗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51-52.
[3]蔡淑芳,爱的觉醒与疗愈——完形心理治疗[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59-61.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晋江,362200)
编辑/张 帆 终校/于 洪, 百拇医药(陈红礼)
爱自己从爱自己的内在小孩开始,不管他是生气的小孩,悲伤的小孩,害怕的小孩,闹脾气的小孩,或是开心的小孩,给自己的内在小孩一个承诺,愿意从内心深处无条件地接纳他,珍惜他,疼爱他,带着自己的内在小孩一起成长。
三、课堂事件的隐喻故事解读
1.借助主人公童童,隐喻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或几个未曾被满足或受伤害的自己
课堂时间有限,为了帮助学生向内探索自己,理解什么是内在小孩,我借助绘本故事《小小孩》视频导入,将那些未曾得到满足或受伤害的自己呈现出来,使“内在小孩”具体化,贴近学生实际,因而更容易被理解。
2.采用隐喻故事,降低学生的防御
我曾尝试在平行班采用直白的方式问学生:“你们小时候有什么需要未被满足?或受过伤害 吗?”“这些伤害对你现在有什么影响吗?”学生大都摇头或茫然,谁也不愿意在公开的场合分享自己曾经受过的伤害,这是本能的防御。而绘本故事则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不需要分享太多自己曾经受过的伤害或未被满足的需求,有了一个安全的距离来深入到内心深处,接触自己。
, http://www.100md.com
3.通过冥想引导和绘画呈现,引导学生自我对话
在安全的环境中,遇见并尝试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并通过绘画的方式,增强学生面对自己的意愿,引导学生与自己的内在小孩对话,问问自己的内在小孩需要自己做些什么,通过对话,觉察自己的内心需求,接纳自己,整合资源去滋养和重新建构自己的世界。
四、隐喻故事的课堂效果评价
1.回到当下,面对未完成的事件
这里的“内在小孩”指的是童年时期一些基本需求没有被满足,或有被伤害的经验,导致内心其实还存留着脆弱、受伤、需要被关注的“小孩”,它可能是重要的事件,也可能是一些人物或者感受等。从完形理论看,这些“内在小孩”可能是当事人“未完成的事件”,当事人无法生活在“当下”,而把过多的力量着眼于已经过去的“未完成的事件”,这无形中耗费了当事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隐喻故事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帮助他们在安全的距离下,重新面对“未完成的事件”,再用想象法把学生带到当下,让学生重新经历早期经历过的感情,重新看待以前的那些人、那些事,活在当下,整合资源,用当下的心态,重新面对问题。
, 百拇医药
2.发现不同的声音,面对真实的自己
隐喻故事里,主人公童童用“回到过去的时光,拥抱5岁和10岁的自己,并与他们对话”的方法处理与自己的关系,为学生做了个示范,使他们更愿意向内探索自己,在冥想状态下遇见自己并尝试拥抱自己。许多学生在冥想过程中有许多负面情绪,要引导学生允许那些被压抑的负面情绪出现,帮助他们宣泄并有效缓解压力。当负面情绪出现后,他们能重新看待自己,与自己有更深的接触与联结,渐渐靠近自己,接纳自己。课后有的学生反馈,在接触自己的过程中,他发现原来每次这么在乎成绩,是因为一直想得到别人的认同,而这源自于小时候父母的不认同。在放松状态下,他看到了那个无助的、弱小的自己,给了他许多关爱和鼓励,心里平静了许多。
3.整合资源,重新面对挑战
隐喻故事中主人公童童在“回到过去的时光之岸,拥抱了5岁和10岁的自己,对他们说出了很多话”之后,“心仿佛被风洗过,可能还会起伏,却不再喧嚣”。主人公童童对自己说了什么话我们并不知道,但最后他是有改变的。而课堂上通过绘画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内在小孩画出来,并尝试跟他对话,这就是接纳自己的表现,而尝试与自己的内在小孩对话,能帮助学生整合自己的内在资源,发现自己潜在的力量,从而更有力量面对今后的挑战。如有的学生写道:“会过去的,加油,你比自己想象的更有力量。”“我不是这么轻易就被打倒的。”
, 百拇医药
五、实施拓展建议
1.注意收集隐喻故事
隐喻故事疗法是后现代心理辅导的范畴,因为故事本身婉转起伏的情节和人物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能让读者在体验别人故事的同时整合自身的经验和生命,这就是故事的神奇力量[2-3]。因此隐喻故事也常常被其他疗法和流派作为方法和技巧。但要找到符合教学目的的隐喻故事,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就要注意收集素材并适当分类。如我偶然看到这则绘本故事《小小孩》,还收集到《找天边》《穿越喧嚣》《红土坡》等一系列向内探索自己的隐喻故事。儿童绘本故事、《101个重塑人生的故事》、网络上治愈性视频等,都是很好的素材。
2.学会制作隐喻故事
有时在使用这些隐喻故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们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比如我在使用绘本故事《小小孩》的时候,如果直接用几幅画,配上文字作为导入素材,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做成集声音、图片、文字等需要多种感官参与的动画片效果会更好。后来我尝试用camtasia studio8.6软件,把事先做好的录音、图片、文字等多种要素集合起来,做成动画形式,又采用QQ影音截取片段,既能整体播放,又能分段理清故事内容,教学效果明显好多了。
, 百拇医药
再如网络上常有一些不错的隐喻故事视频,但因为资讯的发达,许多学生在之前已经看过了,因此对他们不再有吸引力,适当对这些视频进行改造,甚至自己编写故事,做成视频,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有些电影也是不错的素材,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让学生觀看整部电影不太现实,截取片段作为隐喻故事也是可行的。如由张家辉和彭于晏主演的电影《激战》,其中的一个片段讲的是张家辉饰演的拳王如何鼓励彭于晏饰演的富家公子参加拳击比赛,整个比赛的过程展示的是“人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通过截取电影片段让学生观看,故事情节更容易触动学生、激励学生,比起苍白无力的心灵鸡汤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尝试学习一些常用的软件,如camtasia studio、QQ影音、格式工厂等对于制作隐喻故事也是有帮助的。
3.充分挖掘隐喻故事
隐喻故事就像潜意识的窗口,包含了直接的言语和隐喻的沟通,显示出人们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努力。如我用绘本故事《小小孩》作为导入,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可以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并引发初步的思考。如果仅仅只是把它作为导入,那就太浪费这则绘本故事了,因为它还包含如何去处理自己遇见的问题,会产生怎样的结果等,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再次理清故事情节,学习主人公童童的问题及处理方式,这是给学生的良好示范,也可以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因此充分挖掘故事里的资源,充分发挥隐喻故事的力量,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大有裨益。
, 百拇医药
一个好的隐喻故事,胜过千言万语,当我们把故事分享给学生,且这个故事的主题又与他们所经历的情况非常契合时,学生跟着故事里的主人公一同经历情节、体验感受、产生思考、作出决定,他就有可能在自己的事情当中有类似的体会,从而帮助学生在安全的距离下做更多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吴洪健.拥抱内在小孩——隐喻绘本故事《小小孩》解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7):56.
[2]Martin Payne著,曾立芳译.叙事疗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51-52.
[3]蔡淑芳,爱的觉醒与疗愈——完形心理治疗[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59-61.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晋江,362200)
编辑/张 帆 终校/于 洪, 百拇医药(陈红礼)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