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7年第20期
编号:13095189
看不见的实效化“心理咨询”过程(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20期
     首先,所有的教师和学生们最先发现的是小丁的“面部神态变了”,以往的“冷峻”渐渐少了,现在他经常会“脸上带着自然的、浅浅的微笑,像是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发生”。

    其次,教师学生们都发现小丁“开始学习了”。原来的小丁“是基本不学习的",数学教师反馈说:“小丁最近状态特别好,不仅专心听课,而且还很认真努力地记笔记。”

    再次,他和学生们的交际范围进一步扩大了,大家在课间能够看到“他和同学们聊天”;在食堂“和其他同学一起吃饭”;“还和另外一个男生去逛街”;班主任办公室里有两个女生在学习时,他还“主动走上前去问人家学习什么内容,学得怎么样”……

    小丁的变化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这一切积极变化进一步引起教师和学生们的好奇。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答案只有一个:是通过他大脑后天反映的结果。那么,他大脑后天又是怎么反映的呢?

    (一)没有放松或催眠也能高效解决心理问题

    高效解决心理问题的技术干预过程,不一定非要放松、催眠不可。放松、催眠不过就是要促进当事人进入一种容易被治愈的大脑高效学习状态而已。其他方法也可以做到这些。在本案例中,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心理问题,孩子自己也没有主观诉求,但是身为掌握了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教师,我看到了孩子内在问题的症结所在,看到了就不能坐视不管,于是我采用了跑步的方法。

    在运动会之后不久,有一次我建议小丁参加篮球比赛活动,他表示不愿意参加,但是他承认自己需要运动。于是我建议他每天陪我到操场上去跑步。他答应了。

    就这样,我和小丁开始了每天的跑步计划。小丁跑得快,我跑得慢。小丁每天跑五圈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