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7年第26期
编号:13079646
有效的课堂生成期待充分的预设(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26期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是需要充分的预设。有效的生成是充分预设的结果。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两者融为一体。预设不充分,肯定会产生更多的“课堂意外”,这样的课堂意外“生成”是与教学理念相背离的。充分的预设就是深思熟虑、未雨绸缪,有效的生成就会水到渠成。两者互动共生,才能保证教学的优质高效,演绎课堂的异彩纷呈。

    〔关键词〕心理课;课堂生成;预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6-0032-03

    2016年,一位老师在宁夏五个市区巡回展示了同一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面对不同地区的学生,老师根据素材提出的问题是一致的,但是学生的回应却各不相同,有些回答是超出教师预设的,但是,授课教师都能胸有成竹地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达成教学目标。很多听课者询问教学秘诀时,讲课教师的回答是:只要把握好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面对这一节课的内容能想些什么,能思考到什么高度,就基本可以应对课堂中的各种问题。朴素的回答,道出了一个命题:有效的课堂生成期待充分的预设。
, http://www.100md.com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需要充分的预设

    心理健康教育課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来说,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预设。

    1.心理健康教育课没有文本教材,它是根据班级或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具有独立的思想、行为,客观上教师不可能完全预料到学生的想法、言语、动作、活动的结果及会产生的问题,这就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和动态性。为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有透彻的了解,对他们现有的思考问题的水平和方向有充分的预设,对他们的潜在水平有个预估,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生成。注重教学生成是课改的新理念,为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在课堂中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解决生成性的问题,结果被学生的质疑带跑了,课堂成了漫无目的的问答或聊天;有些老师远离教学目标,任意生成。有的教学旁逸斜出,纠缠不清;有的陷于一点无谓争端。这样的教学表面上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际上没有解决生成性的问题,不能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就是无效的。实践证明,有效的生成往往是充分预设的结果。
, 百拇医药
    2.体验性是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只有经历学生内在的心理历程并使学生在情感交流和思维碰撞中产生深刻的情绪与情感体验,才能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能否取得实效以及取得多大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能产生真切的体验以及体验的程度。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解都无法替代个人的直接体验和亲身感悟,体验是情境陶冶与内心感悟的有机融合,是基于经验和直觉的内在提升。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解决的问题来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中,要创设引发他们情感共鸣的情境,通过充分的讨论和不同的经验分享,加大学生心理“卷入”的力度,促使其宣泄情感、发表看法、深化感受、提升认识,使教学目标具体化、连续化,促进学生原有经验发生转化并形成新的理解和认识。这就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和动态性。

    3.以活动为载体是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的又一基本特征
, http://www.100md.com
    生成性教学需要师生的积极互动,需要相互作用和多边合作,需要师与生、生与生以及师生与自己之间的全方位“对话”。而“对话”的问题设计必须要有充分的预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要想给学生提供各种体验和经验分享的空间,收到满意的效果,达到既定的目标,有赖于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与学科课程相比,心理健康教育课更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状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只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投入到课堂中,才能产生真实的情绪体验,获得深切的感悟。

    二、充分的预设和有效的课堂生成相辅相成

    1.预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和安排

    充分的预设需要教师做到:了解本教学班学生当下的学科知识背景、能力水准、疑惑点和本节课在课程体系或教材体系中设定的教学目标,准确判断此教学目标与学生当下的学科知识背景和能力水准之间存在的差异,调整教学目标与学生当下的学科知识背景、能力水准、疑惑点之间的达成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体现:教师要了解主题素材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学生的心理特点,社会要求和学生观念、行为的冲突点,调整教学目标与学生观念、行为之间的达成度。叶澜教授认为“教师只有在思想上顾及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生命活动的多方面性,师生共同活动的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
, 百拇医药
    2.“生成”即生长和建构

    “生成”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教学活动过程。这里的动态对应的是静态的课堂教学。所谓动态是要学生“肯动脑”“敢动口”“能动手”。教师如果能促使学生动脑、动口、该动手时就动手,使其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就是在落实“生成”。有人认为“生成”就是预设外的“课堂意外”,这是片面和狭隘的。不能有效解决课堂意外,生成的内容脱离了目标,那就是无效的。如果不了解学生,预设不充分,肯定会产生更多的“课堂意外”,这样的课堂意外“生成”是与教学理念相背离的。学生是预设目标的行为主体,行为目标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学生要获得哪些知识和技能,得到怎样的发展。生成是在学生能动的基础上与教育资源相互碰撞而产生的,这就决定了预设的前提条件与生成的基本要件之间的同一性。

    3.有效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有效教学既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预设和生成紧密相连,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两者融为一体,是充分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预设不充分,肯定会产生更多的“课堂意外”。预设不能脱离学生的基本情况而胡乱预设,脱离学情的预设再精准,再完美也会失去实际操作的可能性。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在富有变化的课堂情境中,生成出来的思想行为常常是我们意想不到的,而每一次生成对于师生来说,都是对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的一种超越。, 百拇医药(马丽)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