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3218717
三维平衡理论及其在心理教育中的应用(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29期
     〔摘要〕每个个体的发展和成熟都需要在生理、智力、心理这三大支柱的发展基础之上完成,这三个支柱的高度也是衡量个体的发展和成熟水平的三个维度,个体发展的实质是生命个体遵循内部三维失衡动力而进行成长性平衡化发展的过程。教育是通过体育、智育和心理教育三大具体任务来开展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德育、价值观等上层建构。相比较而言,近年来儿童的养育和教育在心理和智力两大维度得到了高度重视和长足发展,而对心理维度的了解和所作的努力还很不够,因此,教育者需要遵循心理教育的基本原理,把握心理教育的关键目标,落实好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务,令受教育者成为自在的人、自主的人与自信的人。

    〔关键词〕三维平衡;心理教育;平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9-0004-04

    一、个体发展的三个维度
, http://www.100md.com
    每个个体的发展和成熟都需要在生理、智力、心理这三大支柱的发展基础之上完成,这三个支柱的高度也是衡量个体的发展和成熟水平的三个维度。然而,由于每个维度本身均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故在引入动态平衡的视角前,首先要对生理、心理与智力三个维度进行静态分析。因而,本文旨在通过三维平衡的理论视角分别阐释生理、心理与智力三个维度各自的内涵、发展规律与影响因素,并简要厘清三个维度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个体的生理发展维度

    生理发展,是指人类个体的生理结构与身体机能按照自身规律而发展成长、成熟的过程。上述概念界定说明生理发展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其一,器官与机体的自然成熟,譬如,身高的增长、神经系统的发育等;其二,机能的成长,譬如体能、动作技能的习得发展。三维平衡理论视野下的生理发展包含上述两个层面,重点强调了在主体意识活动指导下的身体运动发展。在个体发展的三个维度中,生理维度是最早发育与成熟的,个体早期的生理和运动发展是个体高级心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
, 百拇医药
    生理维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身高、体重、运动能力等方面。关键发展主要集中在个体从出生到青春期的这一段时间内,个体步入成年期后生理维度的发展则开始趋于稳定与平衡[1]。然而,即使在出生到青春期的这段发展关键期中,个体的生理维度也是呈现波浪式发展的,具体体现为:出生至两岁发展迅速,被称为身体发展的第一高峰期;两岁至青春期前发展比较平缓;青春期前期,发展极其迅速,被称为身体发展的第二高峰期;青春期后期,发展再次渐趋稳定。

    (二)个体的心理发展维度

    心理发展意指个体的外部行为及内部心理加工依据自然规律,从出生到死亡所发生变化过程。心理发展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从而构成个体心理活动的完整过程。其中前三者是内部过程,行为是外部过程。一个正常发展的个体,这几个心理活动过程应该是一致的,或者是共时反应的。知情意行的综合作用体现为自我表达(或称自我意识)。三维平衡理论认为,心理的核心功能是评估和调控内部主观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关系,这也是人类高度发展的特有能力。正由于心理机能的存在,个体的内部信息以与外部世界相适应的状态表达了出来,心理维度是实现人高级功能的关键操作基础[2]。
, 百拇医药
    简而言之,心理是人对于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发展就是个体自我建构的过程,包括对自身的认识、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以及对主观世界与客观存在之間的协调。个体在自我建构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但同时遵循着基本的科学规律。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从单一到多维,从绝对到量化,从具体到抽象,从粗率到精细。而且,心理发展的过程并不是线性向上的,存在着加速与反复的情况。

    (三)个体的智力发展维度

    与生理、心理两个维度有所不同,智力这一概念在学界至今尚无公认的定义。国内外的普通心理学教材中通常将智力列为独立的章节,这充分说明了智力在心理学体系中的地位特殊性。事实上,智力与生理、心理乃至一般心理学概念的最关键区别便在于:智力的本质必须通过个体应对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得以展现,智力的水平必须通过对个体操作性行为的观察与测量才能得以揭示。在这个意义上,三维平衡理论尝试着对智力概念进行操作性界定:智力本质上并非实体而是现象,智力是心身交互作用的操作性外在表达。
, 百拇医药
    事实上,学界难以对智力进行准确定义的关键原因便是将智力看作与身心相等同的实体,智力涵盖了涉及认知、情绪、意志、行为等概念的极多内容,是诸多身心能力的综合表达,故难以拥有确切的内涵。然而,智力的所有内容均包含着操作性特征,智力也仅有通过对个体表达出来的行为进行观察才能洞察,所以,事实上,将智力看作实体在实践中存在一定障碍,智力只是个体身心能力的现象集合,智力只能被直接观察,不能被直接操纵。

    厘清了智力只是操作性外在表达之后,我们需要对智力的根源进行探讨,三维平衡理论认为,智力来源于心身的交互作用。首先,智力具有生理基础。双生子研究已经证明了遗传基因是影响智力的重要因素,布查德和麦克高总结了世界上已发表的34个4672对同卵双生子研究,和41个5546对异卵双生子研究,结果发现:一同抚养的同卵双生子智商间的平均相关达到0.86,而一同抚养的异卵双生子智商间的平均相关只有0.60,这说明智力具有较强的遗传基础。另外,神经系统与脑结构的损伤也会影响智力,阿尔茨海默病的智力功能全面退化根源在于神经系统的退行。除遗传与神经系统外,笔者与合作者通过对杭州和北京的94 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认知测评发现,晚上睡眠时长也可以影响儿童的智力表现。由此可见,智力表现与生理维度联系紧密。

    即便如此,具有相似生理结构与运动技能的个体也不会拥有完全相同的智力,这是因为生理维度需要通过心理的预判与调控才能够合理表达出来,换句话说,智力会受到心理维度的制约。影响智力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便是教养环境,收养研究已经证明了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经济状况、学校教育质量可以影响智力表现,即使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双生子也在环境的作用下展现出不同的思维能力与做事风格,这便是心理维度的影响。“狼孩”作为心理学的极端案例也充分揭示了生理基础并不直接引发智力表现,心理的成熟才是智力的物质资源能否转换为智力表现的关键。, http://www.100md.com(高文斌)
1 2 3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