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积极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1)
〔摘要〕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493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感恩、积极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明确感恩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及作用路径。结果发现:感恩、积极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积极应对方式在感恩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调节了这一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通过调节感恩与积极应对的关系进而影响心理健康。领悟社会支持调节作用的发现,对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预防和干预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感恩;领悟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9-0008-05
一、引言
青春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剧变期,因心理发育未成熟,易受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1]。而高中生正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时期,出现的矛盾心理也日益增多,更容易诱发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为了有效预防和干预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探讨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内部机制是极为必要的。近年来,感恩等积极心理品质迅速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焦点[2],为研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
, 百拇医药
感恩是个体在认识到施恩者所给予自己的恩惠或帮助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感激并力图有所回报的情感特质,是一种积极的、具有社会道德意义的人格特质[3]。感恩与个体心理健康息息相关。感恩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同时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拓展构建理论指出:感恩作为积极情绪有助于个体增加思维的广度,增强认知灵活性,构建自己的社会资源,从而消除由负面情绪带来的消极影响[4],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感恩还被视为情绪和精神功能健康的表征[5],临床实验证明,通过采取措施增加个体的感恩水平,可有效缓解其精神病理学症状[6]。目前,感恩负向预测心理健康问题,已得到实证研究支持[7,8],但是感恩通过何种机制影响心理健康,鲜有研究考察。因此,明确感恩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具体机制及作用路径,可以为预防和干预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
应对方式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应对方式在生活中经常为人们所使用。感恩的应对理论指出,面临问题时,具有较高感恩意识的个体,会使用更多积极和正面的方式面对和解决问题,而感恩意识薄弱的个体则不会,该理论在国内外的实证研究中均得到了验证[9-10]。
, 百拇医药
同时,积极应对方式作为应对方式的一种,与心理健康之间也存在密切联系。积极应对方式属于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子[11],有助于缓解不利因素对心理造成的消極影响,降低心理问题出现的几率。廖友国[12]的实证研究也表明,积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使用积极应对方式越多的个体,心理健康问题越少。由此可见,积极应对方式与感恩、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然而三者之间的关系缺少实证探讨。本文认为,感恩水平高的个体面临问题时,更可能采用积极应对方式面对和解决问题,从而减少心理问题出现的可能性。鉴于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1:积极应对方式在感恩与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
中介机制只能说明感恩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影响心理健康,而研究调节作用有助于阐明影响是何时起作用的[13],为了更好地理解感恩何时会通过积极应对方式来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有必要探讨其中的调节因素。
认知情感理论认为,当个体得到他人的帮助,并且意识到这是他人特意给予自己的帮助时,才会心生感激[14]。也就是说,对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的领悟程度是影响一个人在受到恩惠以后能否体验到感恩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领悟社会支持与感恩存在密切联系。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高的人,能迅速感受到身边的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以及其他支持,并加以利用,从而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更容易获得感恩体验[15],即领悟社会支持程度的高低,会影响个体的感恩水平。“保护因子-保护因子模型”也指出,一种保护因素(领悟社会支持)存在时会增强另一种保护因素(感恩)的作用[16],因此按照此模型,感恩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对于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高的个体可能会更强,据此提出第二个研究假设。
, 百拇医药
假设2:领悟社会支持在感恩和积极应对方式之间起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来探讨积极应对方式在感恩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在感恩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的调节作用(见图1)。
二、方法
(一)被试
采用整群抽样,选取山东省某普通高中的高一、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510份,回收有效问卷493份,有效率96.67%。其中高一学生280人,高二学生213人;男生190人,女生303人。
(二)研究工具
1.青少年感恩量表
采用何安明、刘华山和惠秋平[3]编制的青少年感恩量表,该量表包含“对自然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他人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社会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自然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对他人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对社会恩惠的感知和体验”6个维度,共23个自评条目。采用Likert 五点式计分,得分越高,表明感恩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
2.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
采用王极盛、李焰和赫尔实[17]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17],该量表包含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情绪波动性、心理不平衡性10个维度,每个维度有6个项目,采用Likert 五点式计分,该量表得分由10个分量表总得分相加除以60而成,得分越高,表明心理问题越严重。该量表经多人使用,信效度良好,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6。, 百拇医药(王宏伟?王娟娟?董存妮?宋广文)
〔关键词〕感恩;领悟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9-0008-05
一、引言
青春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剧变期,因心理发育未成熟,易受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1]。而高中生正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时期,出现的矛盾心理也日益增多,更容易诱发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为了有效预防和干预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探讨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内部机制是极为必要的。近年来,感恩等积极心理品质迅速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焦点[2],为研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
, 百拇医药
感恩是个体在认识到施恩者所给予自己的恩惠或帮助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感激并力图有所回报的情感特质,是一种积极的、具有社会道德意义的人格特质[3]。感恩与个体心理健康息息相关。感恩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同时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拓展构建理论指出:感恩作为积极情绪有助于个体增加思维的广度,增强认知灵活性,构建自己的社会资源,从而消除由负面情绪带来的消极影响[4],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感恩还被视为情绪和精神功能健康的表征[5],临床实验证明,通过采取措施增加个体的感恩水平,可有效缓解其精神病理学症状[6]。目前,感恩负向预测心理健康问题,已得到实证研究支持[7,8],但是感恩通过何种机制影响心理健康,鲜有研究考察。因此,明确感恩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具体机制及作用路径,可以为预防和干预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
应对方式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应对方式在生活中经常为人们所使用。感恩的应对理论指出,面临问题时,具有较高感恩意识的个体,会使用更多积极和正面的方式面对和解决问题,而感恩意识薄弱的个体则不会,该理论在国内外的实证研究中均得到了验证[9-10]。
, 百拇医药
同时,积极应对方式作为应对方式的一种,与心理健康之间也存在密切联系。积极应对方式属于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子[11],有助于缓解不利因素对心理造成的消極影响,降低心理问题出现的几率。廖友国[12]的实证研究也表明,积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使用积极应对方式越多的个体,心理健康问题越少。由此可见,积极应对方式与感恩、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然而三者之间的关系缺少实证探讨。本文认为,感恩水平高的个体面临问题时,更可能采用积极应对方式面对和解决问题,从而减少心理问题出现的可能性。鉴于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1:积极应对方式在感恩与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
中介机制只能说明感恩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影响心理健康,而研究调节作用有助于阐明影响是何时起作用的[13],为了更好地理解感恩何时会通过积极应对方式来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有必要探讨其中的调节因素。
认知情感理论认为,当个体得到他人的帮助,并且意识到这是他人特意给予自己的帮助时,才会心生感激[14]。也就是说,对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的领悟程度是影响一个人在受到恩惠以后能否体验到感恩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领悟社会支持与感恩存在密切联系。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高的人,能迅速感受到身边的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以及其他支持,并加以利用,从而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更容易获得感恩体验[15],即领悟社会支持程度的高低,会影响个体的感恩水平。“保护因子-保护因子模型”也指出,一种保护因素(领悟社会支持)存在时会增强另一种保护因素(感恩)的作用[16],因此按照此模型,感恩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对于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高的个体可能会更强,据此提出第二个研究假设。
, 百拇医药
假设2:领悟社会支持在感恩和积极应对方式之间起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来探讨积极应对方式在感恩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在感恩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的调节作用(见图1)。
二、方法
(一)被试
采用整群抽样,选取山东省某普通高中的高一、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510份,回收有效问卷493份,有效率96.67%。其中高一学生280人,高二学生213人;男生190人,女生303人。
(二)研究工具
1.青少年感恩量表
采用何安明、刘华山和惠秋平[3]编制的青少年感恩量表,该量表包含“对自然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他人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社会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自然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对他人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对社会恩惠的感知和体验”6个维度,共23个自评条目。采用Likert 五点式计分,得分越高,表明感恩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
2.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
采用王极盛、李焰和赫尔实[17]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17],该量表包含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情绪波动性、心理不平衡性10个维度,每个维度有6个项目,采用Likert 五点式计分,该量表得分由10个分量表总得分相加除以60而成,得分越高,表明心理问题越严重。该量表经多人使用,信效度良好,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6。, 百拇医药(王宏伟?王娟娟?董存妮?宋广文)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