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7年第29期
编号:13219013
高中生网络使用、家庭功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29期
     四、结论与建议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网络使用、家庭功能与网络成瘾有着密切的联系。网络成瘾者的网络使用与非网络成瘾者相比,在上网时间、上网地点、网络使用目的及家庭功能各方面存在不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个体的网络行为,间接影响网络成瘾的发生。其中,每周上网时间≥38.5小时、在网吧上网、玩网络游戏、家庭总的功能对个体网络成瘾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网络成瘾者具有“不断增加上网时间达到满足感”的特点[7]。本研究也发现网络成瘾学生平均每周上网小时数大于38.5的人数明显多于非网络成瘾的学生,这可能与这些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不足有关。加强对学生时间管理的辅导,引导他们对每天的学习生活做好计划,分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优先完成重要而紧急的事情,并对所做的事情确立具体的目标,限制完成任务的时间和质量,然后付诸行动,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从而有效控制上网时间。

    高中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随着他们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会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管制。网吧这样的环境摆脱了父母的约束,正好迎合了高中生的心理需求。但高中生的自控力及辨析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已有研究也发现,经常去网吧的学生中网络成瘾的比例最高[8]。所以一方面需不断加强对网吧和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禁止未成年人到网吧上网、禁止在网络上发布不良信息是保证高中生正确利用网络的必要措施;另一方面,家长和教师在对学生网络行为监管的时候,也需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要因势利导,引导他们产生合理动机,指导他们规避网络不良因素的负向诱导,从而建立自制的网络行为,而不是禁止他们接触网络。
, http://www.100md.com
    玩网络游戏是与网络成瘾相关的危险因素,但很多研究表明,青少年之所以会沉迷于网络游戏,是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成功的体验[9]。因此,了解隐藏于高中生网络成瘾背后的心理原因是非常重要的,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或团体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是戒除网瘾的根本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功能缺陷会导致高中生网络成瘾。网络成瘾高中生的家庭可能存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不足,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情感支持等方面的问题。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最直接、最全面、最深远的,对网络成瘾高中生进行家庭的干预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以通过讲座、家长参与的主题班会、开展特色亲子活动等形式为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加强亲子间的有效沟通,让家长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为孩子提供情感的支持,从而让他们远离网络成瘾。

    参考文献

    [1]杨玲,曹华,马雪,耿银凤,等.大学生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7,5(1):19-25.
, 百拇医药
    [2]席震芳,张晓阳.初中生网络成瘾倾向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2):153-155.

    [3]王盼,甘怡群,李敏.高中生電脑游戏成瘾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5):460-462.

    [4]陈淑惠,翁俪祯,苏逸人等.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之编制与心理计量特征研究[J].中华心理学刊,2003,45(3):279-294

    [5]Miller I W,Ryan C E,Keither G I,et al.The McMaster Approach to families:theory,assessment,treatment and research[J].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2000,22:168-189.

    [6]Potera C. Trapped in the web[J]. Psychology Today,1998,31:66-68.
, 百拇医药
    [7]Young K S,Rodgers R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Internet Addiction[J]. 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1998,1(1):25-28.

    [8]蔡春岚,李晓驷,董毅等.合肥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危害性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2):157-158

    [9]Nalwa K,Anand A P. Internet addiction in students:a cause of concern[J]. Cyber Psychology & Behavior,2003,6(6):653-6.

    (作者单位: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鹰潭,335000)

    编辑/刘 扬 终校/张 帆, 百拇医药(徐先彩)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