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3218666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与评价(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29期
     第五,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体现在学习成绩提升和升学率提升上。学科渗透会大大提高师生的爱教爱学、会教会学、教会学会的效率,教师不再职业倦怠,学生不在厌学,相反,教师更加爱岗敬业,诲人不倦;学生更加好学乐学,学而不厌。教师爱教、学生乐学和减负增效、轻负高质蔚然成风。

    第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体现在人际关系和谐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上。“讲正气、讲团结、讲大局、讲奉献”氛围的形成,可以有效预防和消除歪风邪气,抵御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欺上瞒下等不良风气。

    第七,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成效体现在核心素养发展上,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以及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的18个基本要点。

    第八,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成效体现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上。通过正心立德、劳动树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落实到行动上,见之于效果上。
, http://www.100md.com
    2.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形成性评价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把评价当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主张“以评促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发展性、预防性、过程性,通过不断评价,尤其是形成性评价,可以经常监控、调整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也可以使学生不断得到反馈和强化,自觉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因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对形成性评价情有独钟。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而言的。所谓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也就是说,是对师生日常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教师和学生工作和学习的发展、进步,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教育和学习过程,使教师和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教师和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因而更加自觉自動。
, 百拇医药
    形成性评价坚持科学性原则,即评价标准和指标科学可信,讲究信度效度,避免主观随意性;导向性原则,即目标明确,通过评价显示出鲜明的指导方向,不能盲目;多元化原则,即评价视角、手段、标准等要多方位,有利于个性成长和优势凸显,避免大一统和一刀切;激励性原则,即评价要有利于鼓励成长,要多提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避免泼冷水或挑刺或一棍子打死;情感原则,即注重情感,凸显人情味和人文化,避免专横武断;可行性原则,即要求要适合,具备主客观条件,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形成性评价具体过程分为六个阶段:自评(Design Review),即个体根据评价标准和指标进行自查,发现优势和不足;专家评价(Expert Review),即专家根据评价标准和指标对群体进行审视,发现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一对一评价(One-to-One Review),即个体之间根据评价标准和指标进行一对一的审视或专家逐一对个体审视,查找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小组评价(Small-Group Evaluation),即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评价标准和指标对内部成员进行自查,发现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实地评价(Field Trial),即根据评价标准和指标到现实情境中结合当地实际开展评价,发现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进行中的评价(Ongoing Evaluation),即在开展过程中,根据评价标准和指标,适时开展评价,发现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形成性评价最有效的手段和工具之一就是成长档案袋。学生档案袋“是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收集并作出评论的相关材料,以此评价学生在心理与行为发展上的进步情况”。档案袋是成长的记录,主要包括学生的作品和成绩,以及学生对这些作品和成绩的反省。这些材料由学生与工作组成员一起收集,集中反映学生向预期目标进步的过程。

    作者简介:孟万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心理特教研究所所长、博士、教授、博导,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创始人,北京,100088;官群,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导,美国佛州大学博士,匹兹堡大学博士后,北京,100083。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 http://www.100md.com(孟万金?官群)
上一页1 2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