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7年第31期
编号:13215373
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对重点中学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31期
     第二,男生和女生家庭教养方式可能存在区别。根据性别增强模型,从发育期开始,父母对同性别子女的社会化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父母与同性别子女的亲密性增多,与异性别子女的亲密性减少。研究者余也冰对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研究发现:相比于女生,父亲对男生的拒绝和否认明显较多;在“父亲偏爱被试”和“母亲偏爱被试”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对偏爱的敏感性更强烈,父母在对女生的教养方面更加温和。

    第三,男生和女生对亲子关系质量的评价标准不同。男生对于亲子质量的要求可能高于女生,因而出现男生亲子质量得分较低的现象。

    (三)父子(女)、母子(女)亲子关系的差异性

    研究发现,高中学生对父子(女)、母子(女)亲子关系的评价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母子(女)亲子关系显著高于父子(女)。可能因为父亲与母亲在亲子教养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同方面的责任。研究表明,相比于父亲,母亲与青少年互动的时间更长,有更多的家务劳动的互动,而且给予青少年更多的照顾,而父亲倾向于更多的身体互动和户外活动。在青春期,青少年与母亲有更多的互动和情感联结,因而青春期母子关系更加亲密,但同时母亲也会经历更多与青少年的冲突。
, http://www.100md.com
    (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Clark和Shields研究发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良好沟通与青少年的学业成就呈正相关。辛自强,陈诗芳和俞国良[25]也研究发现,亲子关系对子女的学业成绩产生重要影响。总之,亲子关系有利于子女学业成绩的提高。但是之前的研究者未单独探索父子(女)关系和母子(女)关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本研究发现,父子(女)对子女的学业成绩无显著性的影响。这可能由于相比于父亲,母亲在家庭中承担更多照顾、教育孩子的责任,母亲可能更关注孩子的学业成就。

    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业成绩有显著的相关性,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学业成就。良好的师生关系容易使学生对学校、学习产生积极的认知和态度,更加愿意参加学校的活动,学生更容易获得教师的关注和喜爱,进而发展出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学业表现;相反,不良的师生关系可能使儿童对学校、学习产生消极的认知和情感,在学校表现出退缩行为,与老师、同学情感疏远,甚至产生攻击行为,对其学业行为和成就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出现辍学、心理障碍等现象。
, 百拇医药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Wdntzel的研究发现,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个体获得较好的学业成就。被同伴接纳、喜欢会使学生对校园生活产生更加积极的态度,更愿意接受挑战,参与校园活动,进而面对学习更加积极,同时更加容易获得同伴的学业方面的帮助,更有助于学业成绩的提高。

    五、结论

    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男生、女生在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方面的评价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关系评价中差异显著;母子(母女)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的相关性,良好的母子(母女)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促进作用;学生对父子(父女)和母子(母女)关系的评价有显著的差异性,对母子(母女)关系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父子(父女)关系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王振宏,刘萍. 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0(01):65-69.
, 百拇医药
    [2]谭千保,彭阳,钟毅平. 学校适应不良图式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05):820-822.

    [3]董妍,俞国良. 青少年学业情绪对学业成就的影响[J]. 心理科学,2010(04):934-937+945.

    [4]颜桂梅. 高中生和谐人际关系、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5]曲崴. 初中生师生关系、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适应的关系[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6]李家成. 论学生发展在班级生活中的实现——基于中国学生与班级同学关系的视角[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89-93.

    [7]叶一舵,白丽英. 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130-136.
, 百拇医药
    [8]Burk W J,& Laursen B. Mother and adolescent reports of associations between child behavior problems and mother-child relationship qualities: Separating shared variance from individual variance[J].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2010,38:657–667.

    [9]Johnson W L,Giordano P C,Manning W D,& Longmore M A. Parent–child relations and offending during young adulthood[J].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11,40(7):786–799.

    [10]谷丹.初中生學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J].成功(教育),2012(22):150-151.

    [11]El Nokali N E,Bachman H J,& Votruba-Drzal E.

    Parent involvement and children’s acade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elementary school[J]. Child Development,2010,81(3):988–1005., 百拇医药(朱倩雨)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