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7年第32期
编号:13213230
家庭环境与幼儿助人行为的相关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32期
     〔摘要〕助人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组成部分,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在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中,家庭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文主要从助人行为的概念出发对助人行为进行简要分析,从亲子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气氛和家庭结构四个方面阐述了家庭环境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并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提出了幼儿助人行为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亲子关系;教养方式;家庭结构;行为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2-0058-03

    家庭环境在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不同的家庭环境背景下,幼儿助人行为则会有不同的表现。幼儿会模仿在其他人身上所观察到的行为,而父母是儿童最早接触到的成人,是最好的观察对象。儿童看到父母帮助别人,则可能积极效仿去帮助其他幼儿[1]。可见,父母的助人行为是幼儿的榜样。虽然,不同的家庭环境都遵循着相同的机制对幼儿助人行为产生影响,但是,其效果确实千差万别。
, http://www.100md.com
    一、助人行为的概述

    有關助人行为的界定,不同的学者对它有不同的观点,但他们关于助人行为的界定有着一定的相同之处,大概分为两种。一是认为助人行为是指无私地关心或帮助他人,以期改善他人不利处境为目的的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行为。助人行为的最终目标是帮助他人摆脱困境,不求任何回报。但是,在现在社会中存在另一种现象,有人会主动帮助他人,但是他们想要获得相应的报酬。所以,另一种是纳入上述行为的助人行为概念。

    助人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组成部分,是衡量其道德发展及社会适应性发展的指标。幼儿期是培养助人行为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助人行为不仅有利于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也有利于今后幼儿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本文比较赞同第一种观点,所以本文主要论述有关无私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助人行为。

    二、家庭环境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

, 百拇医药     幼儿助人行为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种。而在客观因素中,家庭环境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环境对幼儿助人行为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亲子关系对幼儿助人行为发展的影响

    亲子关系是家庭对幼儿发展影响的中介,因此,亲子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关系状态,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整体的家庭关系或家庭氛围状况[2]。在家庭中,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在与父母交往过程中完成的。幼儿的助人行为的形成与发展,是在父母的指导与要求中实现的,早期的亲子经验在幼儿社会化发展中起着奠定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待幼儿交往与活动的方式会影响幼儿助人行为的发展。如果父母对幼儿的行为采取支持或爱护的行为,将有利于幼儿助人和利他行为的形成。霍夫曼明确指出,父母对儿童的爱有助于儿童助人行为的发展。芦咏莉等人的研究也已经发现,良好的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的利他行为之间确实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1]。
, http://www.100md.com
    同时,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会使儿童形成不同的社会性行为。一般来说,安全依恋的儿童比其他类型的儿童更有同情心。同情心影响着幼儿助人行为的发展,幼儿只有在相应的同情心的基础之上,才能形成助人行为的良好习惯。而亲子关系是幼儿形成与发展同情心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幼儿同情心的形成,与此同时,对幼儿社会认知及幼儿心理形成也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幼儿助人行为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幼儿社会认知、幼儿心理成熟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所以,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幼儿助人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二)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助人行为发展的影响

    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教养方式也影响着幼儿助人行为的发展。所谓家庭教养方式,一般是指父母对子女实施教育与抚养时通常运用的方法和形式,是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它是对教养行为的概括,是家庭环境中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对家庭教养方式进行了不同方向的研究,不同教养方式对于幼儿助人行为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表现是不同的。
, 百拇医药
    在民主型家庭中,幼儿会获得民主、宽松、平等的成长环境,幼儿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与心理空间。在这种环境下,幼儿会形成积极乐观、助人及形成考虑他人的需要的习惯,促进幼儿移情能力的发展[2]。儿童在家中参加一些常规性的有益于家庭成员的活动,这种从活动中显示出来的对他人幸福的自发关心,更有利于形成助人感和利他倾向。专制型家庭中的父母对幼儿的要求会过于严格与苛刻,幼儿的情绪不稳定,易形成恐惧和逆反心理,很难使幼儿形成同情心、移情等良好的心理,更不利于幼儿助人行为的形成与发展。在溺爱型与放纵型的家庭中,家长过多地满足幼儿的要求,过分保护幼儿,使幼儿形成了娇惯任性的性格,缺乏相应的责任心。而责任心是幼儿助人行为形成的重要因素,所以溺爱型的教养方式不利于幼儿助人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三)家庭结构及氛围对幼儿助人行为发展的影响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3]。有些研究表明,单亲结构家庭中的幼儿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弱。而在对离异家庭子女的研究中发现,这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不良,其根本原因也是由家庭结构破裂导致家庭关系失调而造成的[4]。在主干家庭结构中,由于教育观念存在差距,所以往往会使幼儿不知所措,使幼儿对社会行为的概念产生混乱模糊,这不利于幼儿助人行为的形成与发展。而在核心家庭中,父母的教育观念一致,对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幼儿的助人行为。

    家庭氛围主要是指家庭的和睦程度,家庭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大多数研究主要从父母关系及亲子关系入手。家庭氛围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行为倾向。, http://www.100md.com(孙雪?王小康)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