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职业与健康 > 教师
编号:13207934
初中教师心理幸福感现状分析及其提升对策(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34期
     〔摘要〕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教育界对于教师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专业素养和培养模式方面,对教师个人潜能的实现和自身的积极品质关注较少。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以邯郸市多所中学的初中教师为例展开研究,旨在探讨初中教师心理幸福感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以期促进初中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和教师个人潜能的实现。

    〔关键词〕初中教师;心理幸福感;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4-0016-04

    20世纪50年代,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学思潮逐渐引起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不同于主流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的积极方面,如积极的价值观、幸福、成就与健康等[1]。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兴起拓展了传统心理学的研究视野,同时也使心理学的研究焦点逐渐由负面消极的病态心理转向人类自身的优秀品质,引导心理学在促进人类幸福、健康、社会繁荣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教师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主力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担当着学生的指导者、启发者和课堂节奏的调节者等重要角色。当前,教育领域对教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模式等传统的研究视角,对教师心理健康、个人潜能、幸福感的研究相对较少。从相关的文献计量学资料中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研究关注度较低,研究数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关注教师幸福感的相关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于职业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两个取向,而对于教师心理幸福感的研究为数不多。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还应关注教师个人潜能的实现,幸福感不仅与职业环境、职业成就息息相关,教师自身的积极品质与情感也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幸福感。

    一、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幸福感概述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自首倡者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思想以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关注这一新兴领域。不同于传统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更加关注心理学帮助人们走向幸福、健康成长这一使命[2]。尽管研究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取向,但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这一说法获得了心理学家们的普遍认同[3]。
, http://www.100md.com
    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心理学不足之处的补充。就研究对象而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正常环境下的普通人,其目的在于帮助普通人发掘潜力、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研究内容着眼于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组织系统。在研究方法上,积极心理学也体现出其灵活性和包容性,除了沿用实验研究、实证研究等心理学一贯的研究方法之外,还采用人文主义、哲学思辨的一些研究方法。

    (二)心理幸福感的内涵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是指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积极情绪状态,是需要、意识、情感、意志等因素与外界的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西方对于幸福感的研究通常有两种取向,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和心理幸福感(psychology well-being,简称 PWB)。主观幸福感以快乐主义哲学为基础,是指个体从自己所定的标准出发,整体评估自己的生活质量以及在此期间的情绪体验。心理幸福感是基于实现论的哲学传统提出的,实现论认为主观的快乐并不完全等同于幸福,幸福并不只是情感上的体验,还应包括个人潜能的实现。也就是说,人格、个人潜能的实现、对外界环境的掌控等其他因素,都会对幸福感产生影响。因此,持心理幸福感观点的人士认为主观幸福并非真正的幸福,幸福不仅包括快乐的体验,更包括个体个人潜能的实现。
, http://www.100md.com
    (三)心理幸福感的测量工具——瑞夫(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

    心理幸福感的测量工具主要有“瑞夫心理幸福感量表”。瑞夫从实现论引申并探索了幸福感问题。她认为幸福不能等于快乐,幸福感应该定义为“努力表现完美的真实的潜力”。即心理幸福感与真实的、潜在的自我存在着关联,它是机能的充分发挥,而不仅仅是欲望的满足。因此,瑞夫等人根据人的发展理论建立了幸福感的多维模型,用以区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并提出心理幸福感的六个维度:自主性、自我接纳、个人成长、生活目标、积极关系、环境掌控。根据这六个维度,瑞夫制定了心理幸福感量表,该量表在美国已得到广泛应用,经检验,信度、效度均良好[4]。

    二、中学教师心理幸福感的现状分析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河北省邯郸市区多所中学的初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为在校的专职教师,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主要针对邯郸市第十一中、邯郸市第二十三中、汉光中学和滏河中学等学校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 150 份,收回有效问卷共 119 份,其中男教师50份,女教师69份,有效回收率达79.3%。
, http://www.100md.com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瑞夫心理幸福感量表。該量表共包含84个项目,分6个维度,每个维度14个题目,采用六点计分法,其中个别题目采用倒计分。研究表明,瑞夫心理幸福感量表的各个维度都与心理幸福感具有显著相关,其内部一致性较好。

    (三)研究程序

    主试与所要调查的学校取得联系,了解大致情况,然后前往有关学校请求帮助,向被试说明研究目的及用途,并告知填写方式,之后约定时间,将问卷统一回收。对所发放的问卷进行整理并对有效问卷进行编码,录入数据,并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研究结果

    1.初中教师心理幸福感的总体特点

    由表1对初中教师心理幸福感及各个维度的描述统计量可以看出,初中教师心理幸福感总分为344.95分,平均每题得分4.11分,各维度的题均分也都在中数3.5以上,说明邯郸市初中教师的心理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 百拇医药(岳蕾?梁慧珍)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职业与健康 >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