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 家庭暴力
编号:13208619
家庭暴力下孩子的教育问题(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34期
     可见,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影响可与战争对成人的影响相提并论,而这种影响可能会导致孩子以后出现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风险增加。

    经过与这类学生长期的接触,以及对其行为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些孩子进行引导。

    (一)对家暴学生施行“闲聊拉近法”

    当学生无所事事时,老师可以显得似乎毫无准备、没有中心、不拘内容、不拘形式地与他谈些无关紧要的话。然后巧妙地利用这个“无中心”来实现一定的教育意图,利用“无关紧要的话”使其在闲谈和笑声中不知不觉受教育,利用“闲”的优势,自然适时、巧妙地取得他的信赖,打开他沉默寡言的内心世界,在交流中活跃情绪,拉近距离,巧妙地达成教育的共鸣。

    (二)多鼓励,多一些爱心关怀

    我发现,对这类学生要给予多一份的爱心,要多寻找其身上的闪光点,调动其生活、学习的积极性,在心理、品行、精神、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
, 百拇医药
    刚刚转来的李晓明有些不太对劲:穿得破破烂烂脏兮兮,上课经常迟到,作业没有认真完成过一次,课下很少与同学交流。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但看到他那一臉委屈的样子时我的心软了下来,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啊?脸像一个小花猫,褂子上烂了一个口子也没有缝上,身上还散发出一阵阵烟熏火燎的味儿。原来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父母经常打架,婚姻处于崩溃边缘,家庭经济条件极差。由于没钱,所以上学比一般孩子晚了两年,基础比较差。由于父亲需要下地干活,母亲天天打麻将,没人照顾他的生活,所以每天放学回家后不仅要帮父亲干地里的活,还要收拾家务,根本没时间做功课,稍有不慎就会招来父母的打骂。“没想到,在别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时候,竟然还会有这样的生活存在。”于是,我便告诉他,咱人穷志不穷,有啥难处,老师和同学会一起帮助他。看到他感动的泪水,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帮他到底。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他复习功课,及时提醒他洗衣服,而且号召全体学生帮助他。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他终于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激励斗志,树立对学习、对人生的信心
, http://www.100md.com
    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处于家暴中的孩子,往往心灵受伤,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似乎非常迷茫,对学习、对生活失去了常人的那份信心。他们承担了他们不该承担的一些东西,他们也很难像其他孩子那样无忧无虑地享受着父母的宠爱。就像上文中我班的那个家暴中的学生,成年人都感到这种生活无法忍受,更何况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呢?

    对待这样的学生,我经常让他们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给他们适当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想其他东西,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一心用在学习上。多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四)创设环境,给予锻炼展示的机会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由于这些孩子生活的环境是暴力家庭,所以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因此学校的班级日常生活就成为这些孩子最重要的部分了,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一点,以此达到教育的效果。
, http://www.100md.com
    在我的班上,每个学期都会举办一次生日聚会,事先我会摸清每个学生的生日,一旦某个月有这样的孩子过生日,我就会特意地把这个学期的生日聚会搞得特别一点,隆重一点,让这些学生在班级中找回一点温暖,同时也让他们爱班级,爱同学。班级生活是每个学生,特别是家暴孩子的主要生活范围,寓教于乐,寓教于境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暴力家庭的孩子就像海面上行驶的一叶孤舟,不管他们有多坚强,成绩有多优秀,他们身上的问题要比普通家庭的孩子多得多。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有个未解开的“结”:爸爸妈妈天天打架,对孩子随意打骂,没有家庭温暖。这时和孩子接触最多也最容易取得孩子信任的也就只有老师了,只要我们敢于主动承担责任,当好家暴学生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能够抓住时机引导,给孩子的心田注入阳光,就会帮助他们避过惊涛,渡过暗礁,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正确地加以引导,在科学施教的基础上投入更多的关心、爱心,用心去感化,才能做好家暴学生的教育工作,使这些经受过风雨的小花重新展开灿烂的笑脸!

    注:本文获第七届“健康杯” 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二等奖。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沧县高川乡泗庄小学,沧州,061027)

    编辑/王 桢 终校/丁 尧, 百拇医药(赵培卫)
上一页1 2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 家庭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