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3203970
课程论视角的四种心理矫正模式(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第1期
     三、人本矫正课程模式

    人本主义思想在人类历史上已有数千年的渊源,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则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事。马斯洛、奥尔波特、弗洛姆、罗杰斯、罗洛·梅等人于1962年建立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随后确定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四项原则:(1)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经验着的个人;(2)人本心理学家所关心的问题是选择、创造和自我实现,而不是机械的还原论;(3)只有对个人和社会富有意义的问题才是应该研究的;(4)心理学应关心人的尊严和人的提高[3]。之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逐步扩大,形成了心理学的“第三思潮”。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具有重大影响的是马斯洛与罗杰斯的人本心理学理论,他们都相信人天生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同时具有发挥这种潜能的倾向,这是所有人类行为的内缘性(the underlying motivation),在此基础上,马斯洛创立了以需要层次为基础的自我实现论,罗杰斯则创立了以自我观念为基础的自我学说及其“以人为中心”的心理矫正模式,尤其是后者,已经成为人本心理学的代表性模式以及当代心理矫正的经典模式之一。
, http://www.100md.com
    人本矫正模式以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模式为代表,该模式的课程设计与运作基本思想如下。

    在课程设计方面,“以人为中心”的矫正课程的目标是以当事人真实的自我为基础,去除那些与本真的自我不相一致的认知、体验和行为方式,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变成真实的我。罗杰斯认为,每个人最希望达到的目标和他有意无意追求的目的不外是变成他自己罢了,他开始抛弃那用来对付生活的伪装、面具或扮演的角色,他力图想发现某种更本质、更接近于他真实自身的东西[4]。“以人为中心”的矫正课程设计是基于当事人的自主设计,在“非指导性”原则的导引下,当事人处于课程设计的“前台”,咨询师则隐居课程设计的“后台”,咨询师所要做的就是鼓励当事人自己去寻求目标,自己去尝试设计矫正的进程,解决自己的问题。

    在课程运作方面,“以人为中心”的矫正课程的运作步骤是:(1)课程运作情境的营造,这是贯穿始终的要素,也是咨询师的中心工作,使当事人处于积极的体验状态之中,在体验中逐步发现真正的自我;(2)融洽关系的建立,在“以人为中心的”课程运作中,真诚的、友好的、相互接纳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心理与行为问题矫正的基础,也只有在关怀、融洽、共情的咨访关系中才能使当事人减轻心理焦虑、敞开心扉、走出封闭狭隘的心理天地;(3)帮助当事人成长,“以人为中心”的课程运作视矫正过程为当事人积极的成长过程,当当事人充分暴露其消极情感,试探性的积极情感开始萌生时,成长即由此开始,整个课程的运作过程就是当事人真实的、积极的自我由部分到整体的成长过程,直到充分成熟,能独立面对人生。
, 百拇医药
    四、认知矫正课程模式

    认知矫正模式是在认知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由许多分支组成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艾利斯(Albert Ellis)的理性情绪矫正模式,根据艾利斯的观点,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人的绝大多数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都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所致,当人按照理性去思维、行动时,就会是愉快而富有成效的。人既有自毁倾向,也有自救能力,理性情绪矫正的目的在于消除非理性的、自损的行为,帮助人们进行理性的思考、采取得体的行动。为此,艾利斯提出了心理矫正的ABC理论,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对事件所持的信念(Beliefs),C是指特定情境中个体情绪及行为的后果,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认为个体情绪和行为直接由诱发事件引起(即由A→C),根据ABC理论,A只是引起C的间接原因,而个体对事件所持的信念才是直接原因(即由B→C),艾利斯即以ABC理论为基础建构起理性情绪矫正模式。

    理性情绪矫正模式的课程设计与运作的基本思想如下。
, http://www.100md.com
    在课程设计方面,该模式的课程目标是以理性矫治非理性、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协助当事人改变非理性认知倾向,减轻乃至消除情绪困扰。该模式的课程设计既强调当事人的“领悟”,也重视咨询师的“指导”和“干预”,相比之下,后者更受重视,课程设计直接以当事人的“非理性问题”为中心,而不像“以人为中心”矫正课程那样以“关系”为中心,因此,在商定的基础上,理性情绪矫正课程设计更强调咨询师的作用,咨询师的活动更像一般教师那样活动,像教师那样把握课程设计的进程。

    在课程运作方面,理性情绪矫正课程的运作主要包括两大步骤。第一步是咨询师对当事人的一般性指导,主要包括指导当事人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养成开阔的胸襟、学会独立自主等,通过指导使当事人在待人接物、自我调控等方面具有一般性认识,为实施非理性心理与行为的矫治奠定基础。第二步是涉及具体问题的矫正课程的展开,主要包括帮助当事人进行自我反思,使其明了哪些是非理性理念;指出当事人情绪困扰的原因以及自己应负的责任;指导当事人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这是在ABC理论基础上产生的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认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这是矫正课程运作的中心环节;从改变当事人不合理的信念入手,助其学会以合理的认知方式代替不合理的认知方式,通过矫正达到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这就是紧跟ABCD之后的E(New emotive and behavioral effects),到此标志着理性情绪矫正课程的完结。
, 百拇医药
    四种矫正课程模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启示作用。在学校情境中,影响学生的各种教育因素可以从课程的视角来分析,心理矫正课程的设计与运作旨在针对那些具有某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与心理疾患的学生,以扫清人生发展道路的心理阻碍。学校教育有塑造与改造两种性质,四种心理矫正模式都是着眼于对当事人心理问题的改造,同时注重积极心理品质的塑造,因此,心理矫正课程的设计是一种整体设计,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零碎组合,应着眼于学生心理的整体发展,对学生心理的矫正是育人的一种形式。

    注:本文是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心理—道德教育原理及其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17YJA880062)、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心理—道德教育范式研究”(项目批准号:16JYA00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Bateman A & Holmes J.著. 林玉华 译.当代精神分析导论(理论与实务)[M].中国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
, http://www.100md.com
    [2] Wolpe J.The practice of Behavior Therapy(4th edition)[M].New York:Pergamon Press.1990.

    [3] 林方著.心灵的困惑与自救(心理学的价值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4] 罗杰斯 著.龙葵,等 译.成为一个人意味着什么[M]//林方.人的潜能与价值.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无锡,214122)

    编辑/丁 尧 终校/巨明珠, 百拇医药(沈贵鹏 韩婷芷)
上一页1 2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