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发声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3)
6.活动不仅能促进参与者的改变,也能促进同质学生改变。影像发声的最后一个环节会邀请一些同质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这些学生大多数都和参与者有同样的问题。同样,对问题的思考和学校决策者的正面回应,会给予这些学生一些力量,促使他们发生改变。
(二)局限
1.适用群体。影像发声一般情况下适用的群体是弱势群体,对那些表达能力和意愿不强的群体尤为有效。所以,相对而言,影像发声更加适用于小学和初中学段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同时,影像发声也适用于一些表达意愿不强的学生。但是,相对于表达能力较强,有一定表达意愿的高中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有更加方便和快捷的表达方式。
2.活动开展过程的难度。由于影像发声需要拍照,而拍照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用相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906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0.5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