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压力”下青少年行为偏差问题的分析与解决(1)
〔摘要〕在“恶性压力”下成长的青少年容易处于“反击或逃跑”的备战模式,时时处于警戒、高压状态,对一些他人眼中很平常的小事做出剧烈反应。当他无法反击或逃跑时,也可能进入“冻结”模式。本文以一则学校咨询室接待的案例来分析“恶性压力”下,“反击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行为表现及深层原因、解决方案。
〔关键词〕恶性压力;青少年;反击型;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5-0047-03
一、案例概况
有位家长就孩子的问题向学校心理咨询室求助,这位母亲说明了原因及需求。这是一个再婚的家庭,孩子的继父非常暴躁,对家庭的责任感很差,对两个继子经常打骂,甚至常常打伤。夫妻关系十分糟糕。孩子的攻击力很强,在学校常常出现问题,家长总是被老师叫到学校,并且常常承担孩子打其他同学的赔偿责任。整个小学阶段一直如此,并且孩子与人的交流也很不好,几乎不和同学交往,在家里大多时候也是零交流。这次班主任又叫了家长,建议其联系学校心理咨询室。这位母亲总觉得儿子与家庭、与母亲都有心结没有打开。我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本着咨询自愿的原则,我希望她问问孩子是否愿意第二天來咨询室找我聊聊,预约时间为中午12:30~13:30,这个时间我会在学校心理咨询室等他,不管他来与不来。当天孩子没有来,晚上我与家长联系说明情况,并且请妈妈向孩子转达:今天没来,也许是还没有想好,还需要考虑。第三天中午这个时间我依然会在咨询室等他,如果他想好了,有勇气,可以来咨询室找我。
, http://www.100md.com
第三天中午,孩子来了,12:30准时到达咨询室。我们在初次咨询中建立了很好的咨询关系,也对咨询进行了一些安排。时间:每周四中午12:30~13:30,地点:学校心理咨询室。我和孩子及这位妈妈共同确定了咨询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孩子需要解决三个问题:(1)人际关系;(2)克服自卑,树立自信,悦纳自我;(3)很好地安放“原生家庭”的创伤。
咨询总共进行了八次,每周一次。
这个孩子在家庭中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母亲在其六岁时改嫁继父,孩子在整个成长中感受到严重的不安全感,先是感受硝烟战火后家庭的破裂,继而是重组后更为不确定的生活。在他的世界里,母亲是很辛苦的、坚强的,母亲努力地保护着他,他很爱妈妈。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妈妈保护不了他。
在初次咨询中,我们建立了很好的咨询关系,后来的咨询中孩子非常愿意去倾诉,也许孩子有太久没有让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流动起来了。
, 百拇医药
我很痛心,也很震惊。孩子对于家庭成员的描述很平静,也很清晰:对于妈妈的描述是勤劳、勇敢、有责任心、努力保护他和弟弟。对于继父的描述是暴力、暴怒,不把他和弟弟当人看,除了打人什么都不会,好吃懒做。最严重的一次是继父把他捆上吊打,送去医院做了几个小时的手术。继父的行为被当地派出所警告,但是有效期不超过两周。对弟弟的描述是胆小、懦弱、从不敢反抗,用他的话就是“最气弟弟没用”。弟弟被继父打跑过,躲在河边,一天一夜才找到。对于妈妈与继父所生的妹妹的描述是嚣张跋扈,喜欢发号施令。对于亲生父亲印象不深。
二、对家庭支持系统的分析
有着这样经历的孩子,心理压力太多,背负着太多上一代人的恩怨与苦痛。这几年在心理领域一直强调的一个词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不是一个人成长的决定因素,这个世界也没有绝对好的“原生家庭”。但是这个孩子无疑是成长在一个极其糟糕的“原生家庭”里。如何去改变这样的孩子,是一个艰难而持久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家庭治疗的配合,或者离开被继父虐待的环境(至少住校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
, http://www.100md.com
当一个家庭生病了,一定有一个或多个成员把家庭的病症呈现出来,而这个人往往是家庭中能量较弱的、敏感度较高的、年龄较小无力自我保护的那一个,也就是我们的孩子。不管是个体取向的儿童咨询,还是家庭取向的家庭治疗,在做未成年人咨询时都不可能回避家庭这一重要因素。但是在这样的家庭中,家长不太可能配合完成,所以我们只能把解决问题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
心理研究表明,一个缺爱的母亲,要么选择溺爱孩子,要么会对孩子简单粗暴。孩子对爱也是如此,任何一个孩子都本能地期望得到爱与关注,尤其是父母的爱。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求着父母的认可,所以我们即使在成年以后,取得成绩依旧会第一时间告诉父母。而这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爱与温暖,甚至还遭受痛苦与虐待。他的人际关系的模式在慢慢形成与固化为两种关系结构:(1)被强势的人掠夺、虐待;(2)不跟他人建立关系,以避免被掠夺。
这一点在后来的深入咨询中也得到了证实。当我问及孩子在学校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他说:“小学六年来很孤立,一直和同学没有交往,同学们对他只有恶意与嘲讽。由于自己成绩不好,也常被老师取笑、批评,甚至罚出教室。”我问他的感受,他平静地说:“习惯了,反正我没任何优点,比谁都差。”
, 百拇医药
三、“恶性压力”的分析
在这样的家庭里,在这样的学校环境下,这种“童年创伤”是一种“恶性压力”。压力分三种:(1)良性压力;(2)可容忍压力 (3)恶性压力(例如:肢体暴力、性侵、疏忽、父母长期冷落、羞辱、嘲笑、贬低等)。
在“恶性压力”下成长的孩子时时警戒、不断担心,一直处于高压状态,容易对一些小事做出剧烈反应。比如,同学下课从他桌边走过,不小心碰掉他的书本,甚至是别人多看他几眼,他都会立即出手还击,因为他认为对方想要攻击他。
而他的弟弟与他面临同样的“恶性压力”,却有着另一种问题表现形式。他的弟弟不是采取“反击”模式,而是采取“冻结”模式,在班中被女同学打倒在地,任由其踩踏。
无论是哪一种的行为表现形式,它背后的“童年创伤”如果没有自然愈合,将会以另一种形式跟随:无法信任另一半,有忧郁症或焦虑症,自卑,习惯逃避,不会表达爱等。, http://www.100md.com(吴婷)
〔关键词〕恶性压力;青少年;反击型;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5-0047-03
一、案例概况
有位家长就孩子的问题向学校心理咨询室求助,这位母亲说明了原因及需求。这是一个再婚的家庭,孩子的继父非常暴躁,对家庭的责任感很差,对两个继子经常打骂,甚至常常打伤。夫妻关系十分糟糕。孩子的攻击力很强,在学校常常出现问题,家长总是被老师叫到学校,并且常常承担孩子打其他同学的赔偿责任。整个小学阶段一直如此,并且孩子与人的交流也很不好,几乎不和同学交往,在家里大多时候也是零交流。这次班主任又叫了家长,建议其联系学校心理咨询室。这位母亲总觉得儿子与家庭、与母亲都有心结没有打开。我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本着咨询自愿的原则,我希望她问问孩子是否愿意第二天來咨询室找我聊聊,预约时间为中午12:30~13:30,这个时间我会在学校心理咨询室等他,不管他来与不来。当天孩子没有来,晚上我与家长联系说明情况,并且请妈妈向孩子转达:今天没来,也许是还没有想好,还需要考虑。第三天中午这个时间我依然会在咨询室等他,如果他想好了,有勇气,可以来咨询室找我。
, http://www.100md.com
第三天中午,孩子来了,12:30准时到达咨询室。我们在初次咨询中建立了很好的咨询关系,也对咨询进行了一些安排。时间:每周四中午12:30~13:30,地点:学校心理咨询室。我和孩子及这位妈妈共同确定了咨询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孩子需要解决三个问题:(1)人际关系;(2)克服自卑,树立自信,悦纳自我;(3)很好地安放“原生家庭”的创伤。
咨询总共进行了八次,每周一次。
这个孩子在家庭中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母亲在其六岁时改嫁继父,孩子在整个成长中感受到严重的不安全感,先是感受硝烟战火后家庭的破裂,继而是重组后更为不确定的生活。在他的世界里,母亲是很辛苦的、坚强的,母亲努力地保护着他,他很爱妈妈。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妈妈保护不了他。
在初次咨询中,我们建立了很好的咨询关系,后来的咨询中孩子非常愿意去倾诉,也许孩子有太久没有让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流动起来了。
, 百拇医药
我很痛心,也很震惊。孩子对于家庭成员的描述很平静,也很清晰:对于妈妈的描述是勤劳、勇敢、有责任心、努力保护他和弟弟。对于继父的描述是暴力、暴怒,不把他和弟弟当人看,除了打人什么都不会,好吃懒做。最严重的一次是继父把他捆上吊打,送去医院做了几个小时的手术。继父的行为被当地派出所警告,但是有效期不超过两周。对弟弟的描述是胆小、懦弱、从不敢反抗,用他的话就是“最气弟弟没用”。弟弟被继父打跑过,躲在河边,一天一夜才找到。对于妈妈与继父所生的妹妹的描述是嚣张跋扈,喜欢发号施令。对于亲生父亲印象不深。
二、对家庭支持系统的分析
有着这样经历的孩子,心理压力太多,背负着太多上一代人的恩怨与苦痛。这几年在心理领域一直强调的一个词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不是一个人成长的决定因素,这个世界也没有绝对好的“原生家庭”。但是这个孩子无疑是成长在一个极其糟糕的“原生家庭”里。如何去改变这样的孩子,是一个艰难而持久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家庭治疗的配合,或者离开被继父虐待的环境(至少住校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
, http://www.100md.com
当一个家庭生病了,一定有一个或多个成员把家庭的病症呈现出来,而这个人往往是家庭中能量较弱的、敏感度较高的、年龄较小无力自我保护的那一个,也就是我们的孩子。不管是个体取向的儿童咨询,还是家庭取向的家庭治疗,在做未成年人咨询时都不可能回避家庭这一重要因素。但是在这样的家庭中,家长不太可能配合完成,所以我们只能把解决问题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
心理研究表明,一个缺爱的母亲,要么选择溺爱孩子,要么会对孩子简单粗暴。孩子对爱也是如此,任何一个孩子都本能地期望得到爱与关注,尤其是父母的爱。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求着父母的认可,所以我们即使在成年以后,取得成绩依旧会第一时间告诉父母。而这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爱与温暖,甚至还遭受痛苦与虐待。他的人际关系的模式在慢慢形成与固化为两种关系结构:(1)被强势的人掠夺、虐待;(2)不跟他人建立关系,以避免被掠夺。
这一点在后来的深入咨询中也得到了证实。当我问及孩子在学校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他说:“小学六年来很孤立,一直和同学没有交往,同学们对他只有恶意与嘲讽。由于自己成绩不好,也常被老师取笑、批评,甚至罚出教室。”我问他的感受,他平静地说:“习惯了,反正我没任何优点,比谁都差。”
, 百拇医药
三、“恶性压力”的分析
在这样的家庭里,在这样的学校环境下,这种“童年创伤”是一种“恶性压力”。压力分三种:(1)良性压力;(2)可容忍压力 (3)恶性压力(例如:肢体暴力、性侵、疏忽、父母长期冷落、羞辱、嘲笑、贬低等)。
在“恶性压力”下成长的孩子时时警戒、不断担心,一直处于高压状态,容易对一些小事做出剧烈反应。比如,同学下课从他桌边走过,不小心碰掉他的书本,甚至是别人多看他几眼,他都会立即出手还击,因为他认为对方想要攻击他。
而他的弟弟与他面临同样的“恶性压力”,却有着另一种问题表现形式。他的弟弟不是采取“反击”模式,而是采取“冻结”模式,在班中被女同学打倒在地,任由其踩踏。
无论是哪一种的行为表现形式,它背后的“童年创伤”如果没有自然愈合,将会以另一种形式跟随:无法信任另一半,有忧郁症或焦虑症,自卑,习惯逃避,不会表达爱等。, http://www.100md.com(吴婷)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青春期保健 > 青少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