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在强迫症治疗中的可行性分析(3)
(三)小改变引起大改变,重视最初迹象
改变是痛苦并且困难的,有的患者可能本身缺乏改变的信心,无法迈出第一步。因此,SFBT疗法十分重视当事人最先出现的改变迹象或所做的改变目标,具体可采用刻度化询问技术提问:“你想要达到的最好状态是10分,最不好的状态是1分,你给自己目前的状态打几分?你需要做怎样的努力才可以上升1分?”[10]通过此种方式,将强迫症患者目前的问题及目标量化,直观呈现,具体化为相对容易的小步骤,促进当事人积极行动,踏出微小的第一步,不断累积,引发大改变。
五、小结
SFBT疗法治疗强迫症患者的核心点有三个:一是相信当事人有自我解决问题的资源及潜能,赋予当事人改变的勇气及信心;二是关注当事人问题解决的成功经验,着眼于问题的解决方法,而非问题本身,打破越关注症状越严重的恶性循环;三是重视小改变,进而引发大改变,通过刻度化询问、赞许等技术,降低阻抗,激发当事人的有效行动,促进症状的消除。SFBT疗法充分重视当事人的优势、积极资源,大幅减少对人性问题、失误及病理性的关注,对于强迫症患者的心理干预有很好的适用性。国外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类心理及行为问题的治疗,国内临床应用相对较少,但此疗法已得到国内学者的普遍认可[11],且杨放如等[10]曾采用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合用帕罗西汀在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本疗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泽仑, 何玲,史占彪.焦点解决短程集体咨询对研究生拖延行为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7,31(1):7-12 .
[2]杜珍琳.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国内的运用[J].科教导刊, 2015(16):166-167.
[3]石国兴, 杨绍清,张冬梅. 后现代心理咨询概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杨莉萍.社会建构论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黄丽, 骆宏. 焦点解决模式:理论和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6]朱华,李满香,廖万威等.药物联合电刺激厌恶疗法与药物治疗强迫症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7,38(z1):244-245.
[7]李功迎,宋思佳, 曹龙飞.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解读[J].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4,2(4):310-312.
[8]化振. 強迫症的森田神经质性格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12.
[9]黄爱国,孙越异. 强迫症治疗中的“顺其自然”与“任其自然”[J].医学与哲学,2015,36(4):77-79.
[10]杨放如,朱双罗,罗文凤.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合用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4):288-290.
[11]魏源.浸润后现代精神的心理治疗模式——焦点解决短期疗法述评[J].医学与哲学,2004,25(4):34-35.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南昌,330031), 百拇医药(吕豪 万爱兰 刘传建 戴翀)
改变是痛苦并且困难的,有的患者可能本身缺乏改变的信心,无法迈出第一步。因此,SFBT疗法十分重视当事人最先出现的改变迹象或所做的改变目标,具体可采用刻度化询问技术提问:“你想要达到的最好状态是10分,最不好的状态是1分,你给自己目前的状态打几分?你需要做怎样的努力才可以上升1分?”[10]通过此种方式,将强迫症患者目前的问题及目标量化,直观呈现,具体化为相对容易的小步骤,促进当事人积极行动,踏出微小的第一步,不断累积,引发大改变。
五、小结
SFBT疗法治疗强迫症患者的核心点有三个:一是相信当事人有自我解决问题的资源及潜能,赋予当事人改变的勇气及信心;二是关注当事人问题解决的成功经验,着眼于问题的解决方法,而非问题本身,打破越关注症状越严重的恶性循环;三是重视小改变,进而引发大改变,通过刻度化询问、赞许等技术,降低阻抗,激发当事人的有效行动,促进症状的消除。SFBT疗法充分重视当事人的优势、积极资源,大幅减少对人性问题、失误及病理性的关注,对于强迫症患者的心理干预有很好的适用性。国外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类心理及行为问题的治疗,国内临床应用相对较少,但此疗法已得到国内学者的普遍认可[11],且杨放如等[10]曾采用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合用帕罗西汀在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本疗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泽仑, 何玲,史占彪.焦点解决短程集体咨询对研究生拖延行为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7,31(1):7-12 .
[2]杜珍琳.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国内的运用[J].科教导刊, 2015(16):166-167.
[3]石国兴, 杨绍清,张冬梅. 后现代心理咨询概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杨莉萍.社会建构论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黄丽, 骆宏. 焦点解决模式:理论和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6]朱华,李满香,廖万威等.药物联合电刺激厌恶疗法与药物治疗强迫症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7,38(z1):244-245.
[7]李功迎,宋思佳, 曹龙飞.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解读[J].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4,2(4):310-312.
[8]化振. 強迫症的森田神经质性格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12.
[9]黄爱国,孙越异. 强迫症治疗中的“顺其自然”与“任其自然”[J].医学与哲学,2015,36(4):77-79.
[10]杨放如,朱双罗,罗文凤.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合用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4):288-290.
[11]魏源.浸润后现代精神的心理治疗模式——焦点解决短期疗法述评[J].医学与哲学,2004,25(4):34-35.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南昌,330031), 百拇医药(吕豪 万爱兰 刘传建 戴翀)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精神内科 > 强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