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8年第7期
编号:13235221
积极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发展适宜性探究(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第7期
     〔摘要〕积极教育理论是在积极心理学的启发下,以积极的态度重新解读教育,采取积极的教育理念和行动培养孩子积极的人格品质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幼儿教育需要综合考量幼儿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出符合幼儿发展适宜性的积极教育方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大量的积极教育理念,综观积极心理学和积极教育的理论框架和实践内容,结合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积极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是积极乐观的。

    〔关键词〕积极教育;幼儿教育;情绪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7-0052-04

    一、引言

    近年来,媒体不断报道幼儿园教师虐待幼童事件。从教学理念和水平来看,幼儿教育内容单一、方法机械,远远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我国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已经成为制约幼儿教育发展的瓶颈[1]。随着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幼儿教育事业面临满足已有人口教育需求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新增人口教育需求的双重巨大挑战和叠加压力[2]。对多个省市的调查表明,当前我国的幼儿园基本拥有良好的物质环境,但存在课程设置随意性大,没有保证幼儿学习内容的均衡,教师倾听和关注幼儿少等突出问题[3]。
, http://www.100md.com
    针对以上问题,积极教育或许能够成为解决中国幼儿教育困境、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理想之道。幼儿教育不仅要关注幼儿未来的发展与幸福,更要关注幼儿当下的健康与幸福,使幼儿体验到教育过程的快乐与幸福,促进幼儿心智的启蒙与发展。积极心理学以人类积极力量与美德为研究对象,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倡导心理学研究积极方向,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诠释心理学。积极教育在积极心理学的启发下,在反思传统教育观念的基础上,主张以积极的态度重新解读教育,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求知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和积极向上的心态[4]。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都已兴起积极教育,2014年3月21日由积极心理学奠基人马丁·塞里格曼教授倡议,来自各大洲的积极心理学领军人物在美国纽约成立“国际积极教育联盟”,致力于推动积极心理学和幸福科学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应用。

    二、积极教育的理论框架

    积极教育同时关注个体学业成绩和幸福感水平。研究表明,处于积极情绪中的个体注意范围更广,思维也更具创造性和整体性[5]。积极教育模式不仅能够增加个体幸福感、缓解抑郁与焦虑等心理不适,还有助于个体学习能力的提升和传统教育目标的实现[6]。积极教育被定义为既教授孩子们怎样可以更加健康幸福,又教授孩子们传统的技能知识,这两者可以互相促进。马丁·塞里格曼教授已经在多个国家对教师进行训练,当教师们学会了如何投入,收获更多的意义和积极情绪时,学生也会有更少的焦虑,从而有更好的行为[7]。在幼儿教育中师幼沟通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幼儿学习兴趣和品格发展,关系到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教育目标能否顺利达成[8]。积极教育中的情绪识别、积极主动回应等方法正是促进教师与幼儿沟通的有效方式。
, http://www.100md.com
    积极教育的延伸由点到面包括积极教育的教授和积极教育的渗透[9]。借鉴国外的积极教育模式,积极教育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尝试:(1)教师培训,在教师培训的课程中涉及积极心理学内容,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教师积极的思维方式和乐观的生活态度;(2)渗透式教育,在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教育者改变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关注孩子的优势品格,调动积极情绪,积极主动地回应等。

    与积极教育相对的传统教育有别于卢梭在《爱弥儿》中首次提出的“消极教育”。“消极教育”是卢梭提倡自然教育所使用的专有名词,他主张设法避免环境上的不良影响,强调不要揠苗助长,而要顺应儿童天性,切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等[10]。教育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以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为主要任务,再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机制或办法。事实上,教育正应该帮助那些没有问题的孩子,识别并发展孩子身上的长处。积极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更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升华[11]。

    三、积极教育的实践内容
, http://www.100md.com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积累、遗传了大量的“积极基因”。在社会化过程中,决定人类行为的积极心理因素,进而发展成为积极的心理特征、心理品质。人在幼儿时期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表现欲等都是积极心理因素的具体表现;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驱力[12]。

    积极的儿童教育遵循儿童哲学、儿童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理论,按照积极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的要求,以“儿童的方式”施教,即教育者怀着童心,采用积极语言模式与儿童对话,对儿童关爱、宽容、耐心、等待。采用积极语言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友善、自尊和自信,如肯定、赞赏、鼓励、理解等语言有利于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孩子的热情、兴趣和动机,让孩子更加有创造力和坚持性,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13]。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相信孩子》一书中就提到了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該遵循的两个原则:相信孩子和了解孩子。“从在学校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儿童身上一切好的东西。”积极教育同样坚持“相信孩子”的原则,通过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结合正确评价的方式,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人[14]。
, 百拇医药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提出了积极教育的ACE理论,指出积极教育可以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也符合人类大脑活动规律的科学实践。A是Aesthetic(审美感):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能够领悟别人领悟不到的东西,能够欣赏自然、社会和人的真、善、美。C是Creative(创造力):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新概念、新事物,想象、憧憬、计划未来。E是Empathic(同理心):要能够敏锐地感受并影响他人的感情,了解并理解他人的欲望和需求,善待他人、成人之美。美和审美,是人类和社会发展进程中高尚而又普遍的精神现象。在审美过程中人们就会产生愉悦感,这种积极的审美回应会使人们对审美对象产生更多的喜爱之情,审美愉悦和流畅性在审美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5]。美育既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教育的最佳形式,让幼儿教育成为美育,培养出美好的人,应是幼儿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16]。人在开心快乐的积极状态下容易有超强的创造力,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得者和其他人的典型差别,就是他们是快乐、积极、自信的人,这是做出创造性工作的重要保障。积极教育归根到底是更人性的、更符合心理科学规律的教育。, 百拇医药(贾新超)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