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现状调查(1)
〔摘要〕本文采用自编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问卷对1200名3~6年级在京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在京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比较高;在京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显著高于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来京时间越长的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越高;亲兄弟姐妹数量越多的在京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越低;4年级在京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最强;在京流动女童学校幸福感显著高于流动男童;家庭月收入越高的在京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越高;学习成绩越好的在京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越高;担任学生干部的在京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较高。
〔关键词〕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现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8-0004-08
一、问题提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流动人口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最初单独个体的流动逐步过渡到“家庭式”流动,形成了大量的城乡流动儿童。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测算,我国0~17岁城乡流动儿童规模为3581万,在2005年基础上增加了41.37%,且有增长的趋势[1]。北京和浙江每10个儿童中有3个是流动儿童[2]。《中国流动儿童数据报告2014》显示,截至2014年6月,北京共有130个打工子弟学校校区,在校生总数约9.5万人[3]。
, 百拇医药
当流动儿童从农村进入城市,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他们需要在生活、学习以及心理与行为方面做出相应调整,户籍的限制也使得许多基本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给流动儿童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挑战。儿童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是儿童期重要的教育目标。但流动儿童却存在较多学习和情绪适应不良问题。研究表明,流动儿童不论在学校还是在社区往往处于一种边缘状态,或被他人排斥,或因自傲、自卑等原因难以融入各个群体中,所以他们时常会面临焦虑、恐惧、自我评价低、学习成绩下降等问题[4]。流动儿童也更容易产生学习适应不良现象,逃课、旷课和辍学率也较高,在校学习的流动儿童也存在学业困难现象。如何光峰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学业成绩较差者为20%,而同龄儿童学习成绩较差者仅有3.3%[5]。国外研究也得到类似结果,流动学生的学业成绩相对较差,学生流动越频繁,对他们学习所构成的威胁也越大[6]。由此可知,流动儿童的学业问题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学校幸福感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形成的对于学校学习生活的主观评价和情感体验,这种幸福感与学生的学业进步、能力发展、个性成长、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因素互为因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质量指标,是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的必要基础。近年来,学校幸福感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许多国家都将其纳入教育评价体系以检讨自身的教育系统,例如法国、澳大利亚、芬兰等国家甚至形成了对本国学生的学校幸福感进行大规模周期性测查的传统,同时这些国家还积极地依据测量结果检视本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系统[7];但是我国目前对学校幸福感测评的研究相当匮乏。一个学校幸福感指数高的学生,通常会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特质,而一个学校幸福感指数低的学生,往往会对学校生活带有负面评价,并在学习和成长中表现出消极情绪,甚至做出消极行为。学生在学校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生学业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流动儿童学习成绩差与学校幸福感密不可分。
, 百拇医药
2008年,我国学者开展关注学校幸福感研究,研究对象主要是普通青少年。流动儿童是特殊的儿童青少年,属于弱势群体,理应成为我们优先关注的对象,但遗憾的是目前尚未有研究考查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学校幸福感是衡量儿童在校学习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它来自于儿童对自己的学校学习生活是否满意或者说是满意程度高低的不同评价和体验,这些不同的主观评价和体验与个人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期望值有關,与学校学习生活的环境有关,能够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高度重视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为其幸福教育提供条件和保障,理应成为当前教育界最为直接和紧迫的命题。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现状如何?如何提高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能否通过干预研究提高?截至目前,尚未见到相关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调查,考察目前在京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的现状,为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的教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 百拇医药 从北京市2所打工子弟学校和2所以招收打工子弟为主的公立学校,简单随机抽取1200名3~6年级流动儿童进行学校幸福感等相关问卷的调查。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1167份。其中,3年级291人,4年级304人,5年级296人,6年级270人,年级缺失值6人;男生636人,女生517人,性别缺失值14人;打工子弟学校473人,公立学校687人,学校缺失值7人。
(二)调查工具
根据学校幸福感相关文献、结合我们的访谈结果和流动儿童学校生活状况及其身心发展特点,自编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问卷。该问卷为Likter6点量表,包括学校满意度、在校积极情感和在校消极情感三个维度。其中,在校消极情感维度的条目进行反向计分。学校幸福感问卷得分越高,说明学校幸福感越高。本研究表明:该问卷Cronbach α系数为0.96,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各条目在其所属维度上的载荷介于0.70~0.85之间,模型整体拟合指标χ2/df=4.79(<5), NFI=0.93,RFI=0.92,IFI=0.94,TLI=0.93,CFI=0.94,RMSEA=0.07(<0.08)。这说明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问卷信度、效度较好
三、调查结果
(一)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现状
在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问卷的反应方式中,3表示“有些不同意”,4表示“有些同意”,参照相关文献[8],设定3.50为不同意与同意的性质分界,将被试在学校幸福感各分量表的平均得分与3.50的分界线进行比较。表1显示:流动儿童在学校幸福感各分量表上的得分都大于中位数,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进一步对学校满意度六个维度的分析表明:流动儿童在学校满意度六个维度上的得分较高,且都大于中位数3.50。其中,得分最高的是教学,其次是师生关系,得分最低的是同学关系(见表2)。, http://www.100md.com(刘在花?陈桂娟)
〔关键词〕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现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8-0004-08
一、问题提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流动人口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最初单独个体的流动逐步过渡到“家庭式”流动,形成了大量的城乡流动儿童。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测算,我国0~17岁城乡流动儿童规模为3581万,在2005年基础上增加了41.37%,且有增长的趋势[1]。北京和浙江每10个儿童中有3个是流动儿童[2]。《中国流动儿童数据报告2014》显示,截至2014年6月,北京共有130个打工子弟学校校区,在校生总数约9.5万人[3]。
, 百拇医药
当流动儿童从农村进入城市,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他们需要在生活、学习以及心理与行为方面做出相应调整,户籍的限制也使得许多基本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给流动儿童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挑战。儿童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是儿童期重要的教育目标。但流动儿童却存在较多学习和情绪适应不良问题。研究表明,流动儿童不论在学校还是在社区往往处于一种边缘状态,或被他人排斥,或因自傲、自卑等原因难以融入各个群体中,所以他们时常会面临焦虑、恐惧、自我评价低、学习成绩下降等问题[4]。流动儿童也更容易产生学习适应不良现象,逃课、旷课和辍学率也较高,在校学习的流动儿童也存在学业困难现象。如何光峰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学业成绩较差者为20%,而同龄儿童学习成绩较差者仅有3.3%[5]。国外研究也得到类似结果,流动学生的学业成绩相对较差,学生流动越频繁,对他们学习所构成的威胁也越大[6]。由此可知,流动儿童的学业问题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学校幸福感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形成的对于学校学习生活的主观评价和情感体验,这种幸福感与学生的学业进步、能力发展、个性成长、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因素互为因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质量指标,是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的必要基础。近年来,学校幸福感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许多国家都将其纳入教育评价体系以检讨自身的教育系统,例如法国、澳大利亚、芬兰等国家甚至形成了对本国学生的学校幸福感进行大规模周期性测查的传统,同时这些国家还积极地依据测量结果检视本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系统[7];但是我国目前对学校幸福感测评的研究相当匮乏。一个学校幸福感指数高的学生,通常会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特质,而一个学校幸福感指数低的学生,往往会对学校生活带有负面评价,并在学习和成长中表现出消极情绪,甚至做出消极行为。学生在学校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生学业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流动儿童学习成绩差与学校幸福感密不可分。
, 百拇医药
2008年,我国学者开展关注学校幸福感研究,研究对象主要是普通青少年。流动儿童是特殊的儿童青少年,属于弱势群体,理应成为我们优先关注的对象,但遗憾的是目前尚未有研究考查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学校幸福感是衡量儿童在校学习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它来自于儿童对自己的学校学习生活是否满意或者说是满意程度高低的不同评价和体验,这些不同的主观评价和体验与个人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期望值有關,与学校学习生活的环境有关,能够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高度重视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为其幸福教育提供条件和保障,理应成为当前教育界最为直接和紧迫的命题。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现状如何?如何提高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能否通过干预研究提高?截至目前,尚未见到相关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调查,考察目前在京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的现状,为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的教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 百拇医药 从北京市2所打工子弟学校和2所以招收打工子弟为主的公立学校,简单随机抽取1200名3~6年级流动儿童进行学校幸福感等相关问卷的调查。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1167份。其中,3年级291人,4年级304人,5年级296人,6年级270人,年级缺失值6人;男生636人,女生517人,性别缺失值14人;打工子弟学校473人,公立学校687人,学校缺失值7人。
(二)调查工具
根据学校幸福感相关文献、结合我们的访谈结果和流动儿童学校生活状况及其身心发展特点,自编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问卷。该问卷为Likter6点量表,包括学校满意度、在校积极情感和在校消极情感三个维度。其中,在校消极情感维度的条目进行反向计分。学校幸福感问卷得分越高,说明学校幸福感越高。本研究表明:该问卷Cronbach α系数为0.96,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各条目在其所属维度上的载荷介于0.70~0.85之间,模型整体拟合指标χ2/df=4.79(<5), NFI=0.93,RFI=0.92,IFI=0.94,TLI=0.93,CFI=0.94,RMSEA=0.07(<0.08)。这说明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问卷信度、效度较好
三、调查结果
(一)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现状
在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问卷的反应方式中,3表示“有些不同意”,4表示“有些同意”,参照相关文献[8],设定3.50为不同意与同意的性质分界,将被试在学校幸福感各分量表的平均得分与3.50的分界线进行比较。表1显示:流动儿童在学校幸福感各分量表上的得分都大于中位数,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进一步对学校满意度六个维度的分析表明:流动儿童在学校满意度六个维度上的得分较高,且都大于中位数3.50。其中,得分最高的是教学,其次是师生关系,得分最低的是同学关系(见表2)。, http://www.100md.com(刘在花?陈桂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