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为何有效?(2)
情境刺激—启动固有人际互动模式(自动化认知与情绪反应)—对他人回应做出预期—共情回应—超越预期—固有人际互动模式松动—尝试新的人际互动模式。
例如:
学生:老师,我最近心情不好,上课总听不进去。
老师:说说看发生什么事情了?
学生:我,我和朋友闹矛盾了。
老师:哦,听上去这件事让你有些担心。
学生:是的,我虽然想好好学习,可是我真的很在意这个朋友。
老师:看来你很担心你们的友情出现危机,可以再多说说你的这种感觉吗?
学生:我在班上就这么一个好朋友,我好害怕失去她。
, 百拇医药
老师:好朋友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失去朋友会让人感到害怕和难过。老师感受到了这份友情对你的重要性。
四、共情影响人际互动模式的机制
共情对于心理咨询的助益已有大量文献支持,研究表明,治疗师或教师越能敏感地理解他人,他人就越可能发生建设性的学习和改变。我们认为,共情在人际互动中改变了“个体预期—验证”的过程,其有效性的机制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对于来访者而言,共情反应往往出乎他的意料。当人们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生活型态后,人与人的关系常常被贴上交易的标签。弗洛姆在《占有还是存在》中,将其称作“市场性格”[6]。具有市场性格的人,与他人和自己都没有深刻的连结,他们彼此之间都在不断谈论着适应、效率和进步,他们的理智和认知高度发达,情绪和感受却被隔离。
当咨询师围绕情绪和感受展开话题时,这是来访者在现实生活中少有的经验。这样的经验绕开了来访者的防御机制,直接抵达来访者的内在世界。在人类经验学习历程中,当刺激属于意料之外时,大脑神经元的突触会释放多巴胺,形成大脑奖赏机制。这可能是共情引发个体愉悦感受的大脑神经基础。
, 百拇医药
其次,共情的关注点虽属意料之外,却在来访者的渴求之中。来访者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常与情感生活得不到滋养,无法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关爱有关。这些无法满足的情感需求,会一直处在寻求满足的不平衡状态中,并让来访者处在一定的精神压力中。
当咨询师采用接纳和理解的方式,面对并接纳来访者不被他人所接受的情感反应和想法动机,来访者的情感需求在表达和分享中得到满足,寻求需求满足的压力得到释放,副交感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个体会产生松弛和满足的感受。这可能是共情引发个体放松感受的生物神经基础。
再次,共情需要咨询师在与来访者的人际互动中保持真诚,并给予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这对来访者而言是一个直接经验,而非对于该如何做的解释和建议。来访者通过经验不同的人际互动模式,内隐地学习到新的态度和行为。
在引發人类学习的各种类型中,经验学习尤其是直接经验,能够有效地影响学习者的态度和行为,并且在各种新情境中具有较好的迁移性。咨询师通过现场具体的态度、姿势、行为和言语,让来访者直接体验到不同的人际互动模式。这种体验是全方位的,能够给来访者留下深刻印象,激发来访者采取全新人际互动模式的动机。这可能是共情引发个体尝试改变的意向和动机基础。
, 百拇医药
共情的“预期—验证”模型对人际互动中,来访者内在心智模式的运作进行了微观描述。我们试图通过这样的分析,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巴雷特·伦纳德的共情循环模型,并对咨询师运用共情提供指导建议。
参考文献
[1][美]戴维·迈尔斯著,黄希庭等译.心理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英]约翰·麦克里奥德著,潘洁译.心理咨询导论(第三版)[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3][美]卡尔·罗杰斯著,石孟磊译.论人的成长[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
[4]Barrett-Lennard, G.T. The Empathy Cycle: Refinement of a Nuclear Concept.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J],1981,28(2):91-100.
[5]赵晶.共情与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6][美]埃里希·弗洛姆著,李穆等译.占有还是存在[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金华,321017)
编辑/巨明珠 终校/赵 磊, http://www.100md.com
例如:
学生:老师,我最近心情不好,上课总听不进去。
老师:说说看发生什么事情了?
学生:我,我和朋友闹矛盾了。
老师:哦,听上去这件事让你有些担心。
学生:是的,我虽然想好好学习,可是我真的很在意这个朋友。
老师:看来你很担心你们的友情出现危机,可以再多说说你的这种感觉吗?
学生:我在班上就这么一个好朋友,我好害怕失去她。
, 百拇医药
老师:好朋友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失去朋友会让人感到害怕和难过。老师感受到了这份友情对你的重要性。
四、共情影响人际互动模式的机制
共情对于心理咨询的助益已有大量文献支持,研究表明,治疗师或教师越能敏感地理解他人,他人就越可能发生建设性的学习和改变。我们认为,共情在人际互动中改变了“个体预期—验证”的过程,其有效性的机制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对于来访者而言,共情反应往往出乎他的意料。当人们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生活型态后,人与人的关系常常被贴上交易的标签。弗洛姆在《占有还是存在》中,将其称作“市场性格”[6]。具有市场性格的人,与他人和自己都没有深刻的连结,他们彼此之间都在不断谈论着适应、效率和进步,他们的理智和认知高度发达,情绪和感受却被隔离。
当咨询师围绕情绪和感受展开话题时,这是来访者在现实生活中少有的经验。这样的经验绕开了来访者的防御机制,直接抵达来访者的内在世界。在人类经验学习历程中,当刺激属于意料之外时,大脑神经元的突触会释放多巴胺,形成大脑奖赏机制。这可能是共情引发个体愉悦感受的大脑神经基础。
, 百拇医药
其次,共情的关注点虽属意料之外,却在来访者的渴求之中。来访者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常与情感生活得不到滋养,无法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关爱有关。这些无法满足的情感需求,会一直处在寻求满足的不平衡状态中,并让来访者处在一定的精神压力中。
当咨询师采用接纳和理解的方式,面对并接纳来访者不被他人所接受的情感反应和想法动机,来访者的情感需求在表达和分享中得到满足,寻求需求满足的压力得到释放,副交感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个体会产生松弛和满足的感受。这可能是共情引发个体放松感受的生物神经基础。
再次,共情需要咨询师在与来访者的人际互动中保持真诚,并给予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这对来访者而言是一个直接经验,而非对于该如何做的解释和建议。来访者通过经验不同的人际互动模式,内隐地学习到新的态度和行为。
在引發人类学习的各种类型中,经验学习尤其是直接经验,能够有效地影响学习者的态度和行为,并且在各种新情境中具有较好的迁移性。咨询师通过现场具体的态度、姿势、行为和言语,让来访者直接体验到不同的人际互动模式。这种体验是全方位的,能够给来访者留下深刻印象,激发来访者采取全新人际互动模式的动机。这可能是共情引发个体尝试改变的意向和动机基础。
, 百拇医药
共情的“预期—验证”模型对人际互动中,来访者内在心智模式的运作进行了微观描述。我们试图通过这样的分析,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巴雷特·伦纳德的共情循环模型,并对咨询师运用共情提供指导建议。
参考文献
[1][美]戴维·迈尔斯著,黄希庭等译.心理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英]约翰·麦克里奥德著,潘洁译.心理咨询导论(第三版)[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3][美]卡尔·罗杰斯著,石孟磊译.论人的成长[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
[4]Barrett-Lennard, G.T. The Empathy Cycle: Refinement of a Nuclear Concept.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J],1981,28(2):91-100.
[5]赵晶.共情与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6][美]埃里希·弗洛姆著,李穆等译.占有还是存在[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金华,321017)
编辑/巨明珠 终校/赵 磊,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