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建设现状及展望(5)
学校应多了解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工作的应对能力,及早发现心理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心理亚健康状态,以便于其及时进行自我调整或接受辅导。在这方面,有些示范区的做法很值得借鉴。例如,北京市海淀区启动了“教师心理健康提升项目”,在2014年与北师大合作开展教师心理健康评估项目,建设区域教师心理数据库。项目组考察了教师的工作压力、职业认同等心理健康状态因子以及情绪管理、压力应对、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等相关促进因素,从生活和工作两方面评估其心理状态。全区82%的教师参加了测评,形成了区域、学校及教师三类反馈报告,为教师自查、学校改进、区域整体策划提供了数据依据。大连示范区则每年对教师实施心理健康状况抽样调查,全面分析了各层面教师(高、中、初级教师)、各学段教师、男女教师、各类家庭结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行政部门以调研报告为依据,采取多项举措关爱教师队伍的身心健康。例如,请省内知名心理专家为区域内9个片区的教师轮流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师阳光心理讲座”;定期开展教师团体辅导,为每个学校建设“职工之家”,提供健身、阅读、交流、放松、休闲的场所;重视指导学校的教师队伍文化建设,以打造民主、友善、自由、向上、关爱、平等的校园文化,融洽干群、同事、师生以及学校与家长的关系;不断改进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方式。这些措施有力地改善了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
, 百拇医药
(五)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教育模式
由于人的心理素质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也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当前,家庭和社会也日益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广义师资资源和环境大有可挖之处。在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中,应该多多聚合家庭、社会的多方资源,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教育模式。
1.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
有的地区发挥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教育途径。如北京市海淀区利用所处位置上的便利,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聘请了林崇德等40多名专家为顾问,形成了区域心理教育智库,通过项目合作研究、个性化指导、师资培训等方式服务于学校。同时与社会资源广泛合作,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宣讲活动,形成了全社会育人的格局。通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教师管理、培养、研训、整合、外聘、合作等机制,打造了一支专业性强、相对稳定的梯队式工作队伍:以专兼职心理教师为第一梯队、志愿者为第二梯队、科研院所专家为第三梯队、高校心理学院及社会机构为第四梯队的专业化工作队伍。四个师资梯队相互促进,互相补充,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保障。
, 百拇医药
有些示范区组建了本埠及外埠相结合的专家智囊团队,通过国家、省里搭建高层次、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和课件建设,为基层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2.开发家庭和社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潜质
家庭很多时候是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在很多时候也是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家长的榜样示范、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个性、人格和行为习惯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重对这一支持性途径的利用,取得广大家长的积极配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有力补充和强大后盾。从此次调查的结果来看,有些示范区在实现家校共治,开发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潜质方面已经有了可贵并有成效的探索。
例如,有的示范区运用网络,构建区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成立区域家长教育基地,定期邀请全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为家长做公益讲座,不断开发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家长通过这些学习平台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工作重点、教育动态等,走进孩子的成长空间。同时,扩大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概念,让家长真正成为“空中班级”的成员,教师通过平台发布作业、信息、班级照片,家长随时知晓班级动态;家长发布孩子在家的表现,老师随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平台还提供了点对点交流服务,家长在论坛中碰撞智慧,提升水平。寒暑假,平台提供假期作业答案,家长线上展示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整个区域形成了领导、老师、学生、家长“无间对话共论成长”的良好态势。和谐的家校关系、畅通的家校交流,为学生心灵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保障。
, http://www.100md.com
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通过组建家长志愿者联合会、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组织亲子教育公益活动等,将心理健康辅导的触角延伸到家庭教育领域。同时,充分整合社会力量,与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中心联合开展市政府惠民“百千万工程”,与成都市心理咨询师行业协会合作开展“心理健康进社区、进家庭”心理关护公益活动。每年定期开展的高三初三考前心理辅导送教系列活动,更是把成都市优秀的心理教育经验和资源带到农村学校,引导家长科学伴考,平均每年有上万名考生、教师和家长受益。
(六)重视心理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
本次调查发现,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课题的仅占52%,47%的教师尚未主持或参与过课题研究。发表过一篇以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论文的占51%,48%的心理教师尚未独立或合作发表过相关论文。可见当前中小学心理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意识亟须改善。相对于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不仅是投入时间和一般的精力就可做好的,还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和钻研,应静得下心甚至要学会做一些比较枯燥的或有挑战性的工作。
, 百拇医药
1.提高广大心理教师做好科研工作的自觉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其中的许多理论与实践都仍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需要心理教师强化“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念,不断地在实践中反思和总结,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积累实践经验。在我国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中,完整系统的追踪研究和高层次的理论探索并不多见,这与广大心理教师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有关。很多地区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引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结合学校的工作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教研,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2.为广大心理教师开展科研创设有利条件
应该鼓励或要求心理教师尤其是专职教师进行心理学课题研究,撰写论文、论著,并给予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提高其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作为地方教育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市、区两级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以及和心理教师联系的组织网络,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及优秀课例、案例的评选活动等。在学校内可成立心理教研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鼓励教师申报课题,课题可多结合青少年在成长中的重大问题,探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等。
, 百拇医药
3.把科研业绩作为评定相关工作时的硬性指标
要提升心理教师的科研素养,除了上述支持性和鼓励性的措施之外,还需要把科研业绩作为一个硬性指标,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定时严格执行,以促进学校领导和相关心理教师的真正重视。如有的示范区将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纳入教育科研课题体系中,组织教师积极申报课题和参加优秀成果评比,将课题研究成果作为评选职称的重要依据。
总体来看,来自全国19个示范区心理教师的调查数据表明,心理教师在年龄、学历、工作年限、接受培训、工作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知觉到的周围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上令人满意,但在专兼职教师比例、专业的对口性、待遇和经费落实、所取得證书的层次水平、科研等方面还需要改善加强。今后的师资建设工作,应该在扩大专职教师编制、提升专兼职教师的专业水平、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环境、提升心理教师的科研素养这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广州,510631), http://www.100md.com(黄喜珊 郑希付)
, 百拇医药
(五)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教育模式
由于人的心理素质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也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当前,家庭和社会也日益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广义师资资源和环境大有可挖之处。在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中,应该多多聚合家庭、社会的多方资源,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教育模式。
1.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
有的地区发挥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教育途径。如北京市海淀区利用所处位置上的便利,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聘请了林崇德等40多名专家为顾问,形成了区域心理教育智库,通过项目合作研究、个性化指导、师资培训等方式服务于学校。同时与社会资源广泛合作,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宣讲活动,形成了全社会育人的格局。通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教师管理、培养、研训、整合、外聘、合作等机制,打造了一支专业性强、相对稳定的梯队式工作队伍:以专兼职心理教师为第一梯队、志愿者为第二梯队、科研院所专家为第三梯队、高校心理学院及社会机构为第四梯队的专业化工作队伍。四个师资梯队相互促进,互相补充,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保障。
, 百拇医药
有些示范区组建了本埠及外埠相结合的专家智囊团队,通过国家、省里搭建高层次、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和课件建设,为基层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2.开发家庭和社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潜质
家庭很多时候是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在很多时候也是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家长的榜样示范、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个性、人格和行为习惯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重对这一支持性途径的利用,取得广大家长的积极配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有力补充和强大后盾。从此次调查的结果来看,有些示范区在实现家校共治,开发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潜质方面已经有了可贵并有成效的探索。
例如,有的示范区运用网络,构建区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成立区域家长教育基地,定期邀请全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为家长做公益讲座,不断开发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家长通过这些学习平台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工作重点、教育动态等,走进孩子的成长空间。同时,扩大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概念,让家长真正成为“空中班级”的成员,教师通过平台发布作业、信息、班级照片,家长随时知晓班级动态;家长发布孩子在家的表现,老师随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平台还提供了点对点交流服务,家长在论坛中碰撞智慧,提升水平。寒暑假,平台提供假期作业答案,家长线上展示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整个区域形成了领导、老师、学生、家长“无间对话共论成长”的良好态势。和谐的家校关系、畅通的家校交流,为学生心灵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保障。
, http://www.100md.com
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通过组建家长志愿者联合会、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组织亲子教育公益活动等,将心理健康辅导的触角延伸到家庭教育领域。同时,充分整合社会力量,与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中心联合开展市政府惠民“百千万工程”,与成都市心理咨询师行业协会合作开展“心理健康进社区、进家庭”心理关护公益活动。每年定期开展的高三初三考前心理辅导送教系列活动,更是把成都市优秀的心理教育经验和资源带到农村学校,引导家长科学伴考,平均每年有上万名考生、教师和家长受益。
(六)重视心理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
本次调查发现,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课题的仅占52%,47%的教师尚未主持或参与过课题研究。发表过一篇以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论文的占51%,48%的心理教师尚未独立或合作发表过相关论文。可见当前中小学心理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意识亟须改善。相对于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不仅是投入时间和一般的精力就可做好的,还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和钻研,应静得下心甚至要学会做一些比较枯燥的或有挑战性的工作。
, 百拇医药
1.提高广大心理教师做好科研工作的自觉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其中的许多理论与实践都仍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需要心理教师强化“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念,不断地在实践中反思和总结,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积累实践经验。在我国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中,完整系统的追踪研究和高层次的理论探索并不多见,这与广大心理教师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有关。很多地区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引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结合学校的工作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教研,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2.为广大心理教师开展科研创设有利条件
应该鼓励或要求心理教师尤其是专职教师进行心理学课题研究,撰写论文、论著,并给予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提高其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作为地方教育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市、区两级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以及和心理教师联系的组织网络,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及优秀课例、案例的评选活动等。在学校内可成立心理教研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鼓励教师申报课题,课题可多结合青少年在成长中的重大问题,探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等。
, 百拇医药
3.把科研业绩作为评定相关工作时的硬性指标
要提升心理教师的科研素养,除了上述支持性和鼓励性的措施之外,还需要把科研业绩作为一个硬性指标,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定时严格执行,以促进学校领导和相关心理教师的真正重视。如有的示范区将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纳入教育科研课题体系中,组织教师积极申报课题和参加优秀成果评比,将课题研究成果作为评选职称的重要依据。
总体来看,来自全国19个示范区心理教师的调查数据表明,心理教师在年龄、学历、工作年限、接受培训、工作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知觉到的周围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上令人满意,但在专兼职教师比例、专业的对口性、待遇和经费落实、所取得證书的层次水平、科研等方面还需要改善加强。今后的师资建设工作,应该在扩大专职教师编制、提升专兼职教师的专业水平、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环境、提升心理教师的科研素养这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广州,510631), http://www.100md.com(黄喜珊 郑希付)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