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3230031
中学心理课堂导入环节的实践综述(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第11期
     (六)数据导入

    想让学生接受某個观点,有时数据会更有信服力。呈现关于主题的相关调查研究数据,让学生知道当前有多少人是持怎样的观点,从而有所反思。如在“生涯规划”主题的心理课中,给学生呈现日本、美国、比利时的三项调查,日本临终关怀护士根据1000名患者的临终遗言总结出25个遗憾,排名前两位的是“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没能尽100%的力量实现梦想”;比利时对60岁以上的老人关于“你最后悔什么”的专题调查,有72%的人后悔年轻时不努力,以致事业无成;有67%的人后悔选错了职业。学生从这些数据中领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七)题目导入

    给学生出题目制造疑问,激发学生兴趣。常用的方式有:(1)造句,“学习就像 ”,学生的答案一定是五花八门的,教师从中找出关键点和相似点,如学生的回答:一面墙:即使头破血流,依然要乐观;碗:学习有一定的范围,但里面装的是什么是自己想的,可以是苦茶也可以是美食;(2)判断或选择题,对于某个观点呈现几个选项,让学生作答;(3)自由联想,是精神分析学家经常使用的方法,我们可以简化后使用在课堂中。教师呈现一个词语,如“中考”,要求学生尽快地说出他头脑中浮现的词或事实。
, 百拇医药
    (八)案例导入

    这里的“案例”是广义的,包含心理辅导个案、故事、心理实验等。心理辅导个案源于周围同学(事先和当事人协商可否隐去姓名公开),能反映当前大家存在的真实问题,如“失恋后的情绪反刍”;故事作为民间传说也能说明问题,如“自信心”主题的心理课中,用“村民求雨但从不准备雨伞”的故事导入,通俗易懂,引人深思;心理实验是经过科学方法论证而获得结论的,如关于“小恒河猴对母亲依恋”的实验研究,可以用于“亲子沟通”主题心理课的导入。

    三、实践反思

    (一)善用“导入的导入”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时在上课前1秒学生还在奋笔疾书写上一节课的作业,或者讨论其他学科遗留问题,又或者处于迷糊状态。笔者尝试在课堂导入前加入一些简短的活动,即“导入的导入”,让学生的大脑快速“清醒”过来,课堂效果反馈很好。较好的醒脑活动有“一声齐鼓掌”“手指操”“按摩操”“伸展运动”等,这些活动本身与课堂主题无关,但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身心兴奋。
, 百拇医药
    (二)旧活动新用

    心理课堂有很多经典的热身活动,我们可以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加以深挖和改进,此举比重新设计一个新活动要快且更为成熟。如“手指的左抓右逃”游戏,它是经典的考察学生反应力和压力管理的游戏,要求学生当听到某个词语——“关键词”时(老师会阅读一段文字),左手抓同学右手食指,同时右手食指要迅速逃离同学左手手掌,同时完成抓握和逃离表示成功一次。传统的用法只是最后询问学生成功抓握了多少次。有老师对游戏进行改进来导入“享受学习过程”主题的心理课。在游戏结束后,询问了学生另外两个问题:你共听到多少个关键词?你能说出刚刚那段文字的大概意思吗?学生们往往只关注了抓和逃的成功与否而忽略了过程。

    (三)巧用黑板

    多媒体时代黑板似乎没有了存在感。然而,经过实践,笔者发现借助黑板导入课堂效果非常好。黑板上的任何内容都是学生自己写上去的,其中的观点是相似还是对立也能很直观地呈现给大家。如在“学习的意义”主题心理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让学生分奇数组和偶数组在黑板上分别写:(1)如果今天起放7天假,可以完全不用学习,你有什么感受?(2)如果从今以后你都不用学习了,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的答案能明显显示出暂时不学习是很愉悦的,但长久不学习人生将无意义。由此体验到的“学习的意义”远比教师苦口婆心灌输更深入人心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中山,528403), 百拇医药(黄珊珊)
上一页1 2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