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心理效应例谈(1)
〔摘要〕本文通过对几个班级日常管理案例的详细分析,阐明了:班主任只有恰当地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遵循学生道德认知与心理发展的规律,真正读懂学生的“心”,才有利于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具体来讲,应克服“晕轮效应”,谨防以偏概全;了解“从众心理”,拉回“顶牛”学生;巧用“异性效应”,开展自主教育。
〔关键词〕班级管理;案例分析;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1-0064-04
根据有关调查,当前有相当比例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在学生教育管理中,我们也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一些学生行为表现中的种种异常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
现代社会的發展和基础教育的改革,对教师尤其对中学班主任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挑战和要求:班主任不仅要认真做好常规工作,还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触动学生的心弦,因势利导,对教育工作的成败和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百拇医药
下面就以班主任日常管理、教育的几则个案为例,探讨和反思如何从人际交往心理学的角度改进我们的工作。
一、克服“晕轮效应”,谨防以偏概全
【案例描述】
学生A,一个较帅气的初三男生,因其父亲是老来得子,对他宠爱有加,从小养成了懒惰怕吃苦的个性、习惯。上课打瞌睡,课后抄作业,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等。较一般同学早熟些,跟别班一女生陷入“情网”不能自拔……总之,在班主任眼里是一个“屡教不改”的学生。
中考适应性考试前夕,一连几天A感到身体不适,趁中午去医院检查确诊患有水痘。他知道水痘有传染性,回到学校走到教室门口不敢再进去,看到班主任老师在里面,就做了个手势请她出来一下,并告知了此事。班主任一听,又惊又怕,担心这几天来A同学已不小心传染了班里其他同学,脱口埋怨道:“你真是下作!你真是下作!怎么现在才说,这下还不糟糕……”班主任的一惊一乍立即引来了其他同学齐刷刷的目光。结果A同学连书包也不拿,扭头跑出了学校。休息了约一星期,A同学痊愈来学校了,但三天两头与班主任对着干,频频违反校纪校规,师生关系更为紧张。
, 百拇医药
【案例反思】
上述案例,我们从A同学变本加厉的违纪表现和更为紧张的师生关系来看,班主任对此次事件的处理是失败的。而通过对A同学的个别咨询,我们了解到班主任老师当时带有“成见”的教育言行刺激了他更加自暴自弃、变得更“坏”!
首先,班主任老师的那句:“你真是下作!怎么现在才说!”A同学听了是深感冤枉和委屈的。他虽然平时顽疾种种,屡教不改,在班级中是属于“后进生”之列。但从患水痘一事看,A同学还是很善良的,有公德心的。当他被确诊为水痘时,他知道了这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就不敢进教室了,为的是尽量减少与班级同学的接触,避免传染。可老师脱口而出的那番埋怨,不但让A同学没感受到被班主任关心,倒俨然成了“罪魁祸首”,还被定了个“知情不报”的罪名。俗话说“不知者无罪”。当A同学和同学们玩乐时还不知道自己患了水痘,怎么能怪“现在才说”呢?实际上A同学正是第一时间给老师说呢。
其次,A同学还提到了班主任老师令自己很难堪的一点:就是竟当着班级这么多同学的面大声地埋怨、指责,很伤他的自尊心。“生水痘又不是我自己故意要生的,生了水痘,头痛、发烧、全身不适、我自己都痛苦烦恼极了,还要被责怪,想想都窝火,难道成绩差,表现差,生个病都是犯错误?”(这是A同学的原话)
, http://www.100md.com
再来说说案例中这位班主任的有“口”无“心”——他的那份紧张和担心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中考在即,他的出发点是为班级学生着想,害怕因为水痘的相互感染而影响顺利考试。但可能因为A同学平时种种的“不良”表现和长期、反复教育令老师“头疼”与“无奈”,班主任潜意识里对他有了一些成见,或者说没有好感,以致在处理此事过程中忽视了A同学的内心感受。
【心理学原理】
上述案例中这位班主任的反应一定程度上是受了“晕轮效应”的影响。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戴克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晕轮效应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以偏概全。在班级管理中,在教育学生时,班主任一定要对人、对事作全面的分析与了解,就事论事,克服感觉和认识上的偏差,切忌“一叶障目”。俗话说:“一句话说得人笑,也能说得人跳。”班主任对学生作出的评价与结论十分重要,往小说,它能影响问题的公正处理,往大说,它有时甚至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上述案例中A同学的心里话和表现就是最好的实证。
, http://www.100md.com
晕轮效应这种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是在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这又使我想到了我们的班主任新接手一届学生后,总是急着先让他们填写一份档案,越详细越好,同时却说:“不管你们以前是一个怎样的学生,老师与你们初次相遇,对你们一无所知,所以你们在老师心中就像一张待描绘的白纸,每个人都是纯洁无瑕的,过去的一切,包括成绩,也包括一些失败或污点,希望同学们都把它忘掉……”我真的不敢保证当我们的班主任翻过一张张档案后,对学生的态度真的会毫无影响。晕轮效应能成就人,也能蒙蔽人。正确把握晕轮效应,发挥其积极作用,防止其负面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了解“从众心理”,拉回“顶牛”学生
【案例描述】
学生胡杰(化名),初一,是班里一个行为比较特殊的男生:散漫、冲动、好斗,经常迟到、旷课、逃学,来学校要么玩,要么睡觉。喜欢结交校外一些不爱读书、游手好闲的同龄人。寒假过后的新学期,胡杰同学留了一头像摇滚明星那种酷酷的长发,还染成了暗暗的黄色。按照校纪校规,也为了让他有个良好的外表形象(这学生本来就不帅,也不怎么爱干净),班主任让他放学后去理发,要求理个学生头。可第二天早上,班主任看到胡杰同学根本没理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觉得很没面子,学生竟然把自己的话当成了耳边风。于是把胡杰叫到办公室,问道:“你为什么没有理发?”“作业多,没时间!”胡杰理直气壮地回答道。班主任就让他趁双休日去理好。可星期一来校时,他的头发似乎仍是老样子。这位班主任见了,就跟进教室,问“你为什么没有理发?”“我已经理过了,理发师给我剪成这样,我有什么办法!”于是一个说“没有理”,一个硬说“理了”,教室变成了班主任和学生吵架的战场。一气之下班主任拿出手机打算给这位学生的妈妈打电话,让她放学后一定要带儿子去把长发剪掉。可谁知电话还没拨通,胡杰同学气势汹汹地扔下一句话:“要我去剪掉,我宁可不读书!”说完掉头就跑。后来几天,他真的连学校的大门都不进,干脆不来读书了……, 百拇医药(张玉兰)
〔关键词〕班级管理;案例分析;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1-0064-04
根据有关调查,当前有相当比例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在学生教育管理中,我们也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一些学生行为表现中的种种异常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
现代社会的發展和基础教育的改革,对教师尤其对中学班主任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挑战和要求:班主任不仅要认真做好常规工作,还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触动学生的心弦,因势利导,对教育工作的成败和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百拇医药
下面就以班主任日常管理、教育的几则个案为例,探讨和反思如何从人际交往心理学的角度改进我们的工作。
一、克服“晕轮效应”,谨防以偏概全
【案例描述】
学生A,一个较帅气的初三男生,因其父亲是老来得子,对他宠爱有加,从小养成了懒惰怕吃苦的个性、习惯。上课打瞌睡,课后抄作业,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等。较一般同学早熟些,跟别班一女生陷入“情网”不能自拔……总之,在班主任眼里是一个“屡教不改”的学生。
中考适应性考试前夕,一连几天A感到身体不适,趁中午去医院检查确诊患有水痘。他知道水痘有传染性,回到学校走到教室门口不敢再进去,看到班主任老师在里面,就做了个手势请她出来一下,并告知了此事。班主任一听,又惊又怕,担心这几天来A同学已不小心传染了班里其他同学,脱口埋怨道:“你真是下作!你真是下作!怎么现在才说,这下还不糟糕……”班主任的一惊一乍立即引来了其他同学齐刷刷的目光。结果A同学连书包也不拿,扭头跑出了学校。休息了约一星期,A同学痊愈来学校了,但三天两头与班主任对着干,频频违反校纪校规,师生关系更为紧张。
, 百拇医药
【案例反思】
上述案例,我们从A同学变本加厉的违纪表现和更为紧张的师生关系来看,班主任对此次事件的处理是失败的。而通过对A同学的个别咨询,我们了解到班主任老师当时带有“成见”的教育言行刺激了他更加自暴自弃、变得更“坏”!
首先,班主任老师的那句:“你真是下作!怎么现在才说!”A同学听了是深感冤枉和委屈的。他虽然平时顽疾种种,屡教不改,在班级中是属于“后进生”之列。但从患水痘一事看,A同学还是很善良的,有公德心的。当他被确诊为水痘时,他知道了这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就不敢进教室了,为的是尽量减少与班级同学的接触,避免传染。可老师脱口而出的那番埋怨,不但让A同学没感受到被班主任关心,倒俨然成了“罪魁祸首”,还被定了个“知情不报”的罪名。俗话说“不知者无罪”。当A同学和同学们玩乐时还不知道自己患了水痘,怎么能怪“现在才说”呢?实际上A同学正是第一时间给老师说呢。
其次,A同学还提到了班主任老师令自己很难堪的一点:就是竟当着班级这么多同学的面大声地埋怨、指责,很伤他的自尊心。“生水痘又不是我自己故意要生的,生了水痘,头痛、发烧、全身不适、我自己都痛苦烦恼极了,还要被责怪,想想都窝火,难道成绩差,表现差,生个病都是犯错误?”(这是A同学的原话)
, http://www.100md.com
再来说说案例中这位班主任的有“口”无“心”——他的那份紧张和担心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中考在即,他的出发点是为班级学生着想,害怕因为水痘的相互感染而影响顺利考试。但可能因为A同学平时种种的“不良”表现和长期、反复教育令老师“头疼”与“无奈”,班主任潜意识里对他有了一些成见,或者说没有好感,以致在处理此事过程中忽视了A同学的内心感受。
【心理学原理】
上述案例中这位班主任的反应一定程度上是受了“晕轮效应”的影响。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戴克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晕轮效应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以偏概全。在班级管理中,在教育学生时,班主任一定要对人、对事作全面的分析与了解,就事论事,克服感觉和认识上的偏差,切忌“一叶障目”。俗话说:“一句话说得人笑,也能说得人跳。”班主任对学生作出的评价与结论十分重要,往小说,它能影响问题的公正处理,往大说,它有时甚至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上述案例中A同学的心里话和表现就是最好的实证。
, http://www.100md.com
晕轮效应这种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是在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这又使我想到了我们的班主任新接手一届学生后,总是急着先让他们填写一份档案,越详细越好,同时却说:“不管你们以前是一个怎样的学生,老师与你们初次相遇,对你们一无所知,所以你们在老师心中就像一张待描绘的白纸,每个人都是纯洁无瑕的,过去的一切,包括成绩,也包括一些失败或污点,希望同学们都把它忘掉……”我真的不敢保证当我们的班主任翻过一张张档案后,对学生的态度真的会毫无影响。晕轮效应能成就人,也能蒙蔽人。正确把握晕轮效应,发挥其积极作用,防止其负面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了解“从众心理”,拉回“顶牛”学生
【案例描述】
学生胡杰(化名),初一,是班里一个行为比较特殊的男生:散漫、冲动、好斗,经常迟到、旷课、逃学,来学校要么玩,要么睡觉。喜欢结交校外一些不爱读书、游手好闲的同龄人。寒假过后的新学期,胡杰同学留了一头像摇滚明星那种酷酷的长发,还染成了暗暗的黄色。按照校纪校规,也为了让他有个良好的外表形象(这学生本来就不帅,也不怎么爱干净),班主任让他放学后去理发,要求理个学生头。可第二天早上,班主任看到胡杰同学根本没理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觉得很没面子,学生竟然把自己的话当成了耳边风。于是把胡杰叫到办公室,问道:“你为什么没有理发?”“作业多,没时间!”胡杰理直气壮地回答道。班主任就让他趁双休日去理好。可星期一来校时,他的头发似乎仍是老样子。这位班主任见了,就跟进教室,问“你为什么没有理发?”“我已经理过了,理发师给我剪成这样,我有什么办法!”于是一个说“没有理”,一个硬说“理了”,教室变成了班主任和学生吵架的战场。一气之下班主任拿出手机打算给这位学生的妈妈打电话,让她放学后一定要带儿子去把长发剪掉。可谁知电话还没拨通,胡杰同学气势汹汹地扔下一句话:“要我去剪掉,我宁可不读书!”说完掉头就跑。后来几天,他真的连学校的大门都不进,干脆不来读书了……, 百拇医药(张玉兰)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