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3230180
从霍妮的人格理论分析伏地魔的心理(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第11期
     〔摘要〕《哈利·波特》是英国作家J·K·罗琳的奇幻文学系列小说,该系列被翻译成67种语言,吸引了全世界各年龄层次的读者,名列世界上最畅销小说之列。本论文依据卡伦·霍妮的人格理论分析了伏地魔基本焦虑的形成、应对焦虑措施的选择以及其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冲突。最后通过将伏地魔与哈利·波特进行对比,进一步揭示了家庭与教育对于健全人格建立的重要性。

    〔关键词〕人格理论;哈利·波特;健全人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1-0077-03

    1997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于英国面世,十年后,《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出版将整个系列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从小说的出版到电影的上映,人们对于《哈利·波特》的关注始终未曾消退。

    伏地魔作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重要的反派人物,从还未正式出场时,就通过魔法世界对他的恐惧侧面反映了这个人的邪恶。在该系列的第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当邓布利多教授提到“伏地魔”这个称呼之时,麦格教授就忍不住打了个寒噤。海格在向哈利波特介绍魔法世界时,将对伏地魔的恐惧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个连名字都不能提的人——“好,除非万不得已,我不想提他的名字。没有人愿意提。”“我没有办法拼写出他的名字。”“别再逼我重复他的名字了。”当哈利·波特十分坦荡地说出“伏地魔”这个名字时,他的小伙伴罗恩吓得喘不上气来,并由此判定哈利确实是个与众不同的人。
, 百拇医药
    如此一个作恶多端,使得几乎整个魔法世界都为之恐惧的人,年轻时却曾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少年。作为全书正义领袖的邓布利多,即使并不喜欢伏地魔,却也评价他为“大概可以说是霍格沃茨有史以来最出色的学生。”

    卡伦·霍妮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精神分析思想家之一,是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本论文依据卡伦·霍妮的人格理论对伏地魔的心理进行分析。

    一、伏地魔基本焦虑的形成

    伏地魔从一位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的霍格沃兹最出色的学生,成长为了一个邪恶的、对抗整个魔法世界、妄图毁灭所有麻瓜的黑魔王,其恶意的起源来自于基本焦虑的形成。

    霍妮认为,儿童有两种基本需要,即安全和满足,儿童的这两种需要的满足依赖于父母。伏地魔不幸的童年经历注定他没有办法使自己的两种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他的母亲梅洛普通过爱情魔药引诱了他的父亲老汤姆·里德尔,但是这份虚假的爱情并没有带来完美的结局。梅洛普由于自己爱得太过痴迷,便以为丈夫也会对自己日久生情,她相信丈夫会为了尚未出世的孩子而留在她的身边。但是在魔药丧失了效用后,老汤姆便抛妻弃子,他并没有为了自己孩子而留下来,他选择回到家族重新开始生活。而梅洛普独自一人于穷困潦倒中生下了伏地魔,随后便撒手人寰。梅洛普被得不到回报的爱情伤透了心,甚至不愿意为了自己的孩子而活下來,她同样放弃了自己的孩子。年幼的伏地魔在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是被父母抛弃的,他的出生并没有获得来自父母的一点关爱。
, 百拇医药
    伏地魔出生于1926年的除夕夜,此时的英国还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恢复期。原本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大受影响,出现了严重衰退,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伏地魔所生活的孤儿院的条件同样贫苦,看上去寒酸简陋、家具陈旧,身为孤儿院总管的科尔夫人也是一副瘦骨嶙峋、神色疲惫的模样,不难想象孤儿院的孩子们生活得会有多拮据。在这样一个基本物质生活条件严重得不到满足的时代,更遑论情感上细心的呵护了。伏地魔的童年也没能出现一个可以成为代替父母满足他两种基本需要的人。

    在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伏地魔由于人际环境的影响产生基本焦虑。霍妮认为,基本焦虑就是儿童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潜伏着敌意的世界上,他所体验到的是孤独的感情,外界环境会使得儿童产生不安全感。伏地魔作为曾经最伟大的魔法师之一的萨拉査·斯莱特林的后裔,从小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能力。但是生活在普通人之中的伏地魔,并不能直白地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因为在普通人的世界观中这种特殊的力量无疑是不好的存在。孤儿院的总管科尔夫人坚定地认为伏地魔是一个古怪的孩子,由于生活需要不得不依赖这位科尔夫人,伏地魔必须压制自己的敌意,而基本焦虑便是在这种基本敌意被压抑的状态下形成的。
, 百拇医药
    在《哈利·波特》这部作品中,主角哈利·波特与伏地魔有着极为相似的身世背景,两者皆为孤儿,都继承了优秀的血统,但在之后的成长中两人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从家庭的角度进行分析——

    哈利·波特虽然同样失去了父母,但是他却是在父母的期待中诞生的,哈利在一岁以前都是与父母一起生活的,这一点与伏地魔截然不同。伏地魔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双亲,他的母亲为了祭奠她求而不得的爱情,放弃了她年幼的孩子,选择了死亡;哈利的母亲原本是可以选择活下来的,但是她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毫不畏惧地面对了死亡,并给予了哈利名为“爱”的保护,使得他能顺利成长。

    哈利·波特与伏地魔在失去双亲之后都寄人篱下,与伏地魔不同的是哈利·波特是生活在姨妈家中的,他是在和自己血脉相连的亲戚的生活中成长的。即使德思礼一家厌恶哈利的存在,但是不可否认,德思礼一家并没有过分虐待哈利,他们给了哈利一个家,保证了年幼的哈利的衣食住行,供他上学,让他有机会去享受了正常孩子的生活。哈利的姨妈和姨夫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很是溺爱,而这种相亲相爱一家人的表现让哈利对于“家”有了最基础的认知——家庭是一个温暖的地方。正是这种对于“家”的认知,为哈利·波特人格的健全发展提供了基础。而这些都是生活在孤儿院的伏地魔从未拥有过的。
, 百拇医药
    二、伏地魔基本焦虑的表现

    根据霍妮的观点,对于神经症患者来说,他所创造的理想的自我总是与实际相距甚远,可以说是脱离现实的,尽管它能使患者得到自我满足。神经症患者往往否认真实的自我,确信理想的自我即为事实上的自己。从小伏地魔就认为自己应该是与众不同的,在他进入只有出身不凡者才能进入的斯莱特林学院后,更是确信了这一点。为此,他对于自己的身世表现出了非凡的着迷。但是最终他所找到的答案并不是让他满意的那一个,他的父亲并不是一个伟大的巫师,老汤姆·里德尔只是一个普通人,并且抛弃了他血统尊贵的母亲。伏地魔开始对于自己的过去表现出了极大的厌恶。他称呼自己的父亲为“肮脏的麻瓜”,认为自己“汤姆·里德尔”的名字是“令人恶心的麻瓜名字”。伏地魔否认真实的自我,他作为一个混血种,却极力的推崇“纯血论”,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由高贵血统组成的新世界。他甚至杀害自己的亲生父亲来保持自己的血统。他将自己名字的字母进行调整,最终给自己取了一个新的名字“Voldemort”,法语中寓意为飞跃死亡,他认为自己这样伟大的巫师应该永生不死。但是这种理想的自我无疑是脱离现实的。, http://www.100md.com(吴文瑞 丁园园)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