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8年第21期
编号:13287738
转换视角,再造和谐家校关系(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第21期
     教师可以在自媒体交流平台上大力宣传这样的亲情互助成功经验,实现信息同步和资源共享,并在群相册和论坛上长时间置放这样的精彩瞬间和焦点话题。教师应该是这种分享活动的策划者、推动者和建设者。家长在分享中重新反思家庭教育的“沟沟壑壑”,一定会有更加多样化的视角和更透彻的理解。而这,恰恰是家校共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4.少一些“当面敲打”,多一些“事后追踪”

    一个女孩二年级时的期中考试中,语文只考了68分。家长接她时,语文老师特别严肃地提到孩子成绩太差了。家长赶紧陪笑,说:“才一次考试,不能说明什么吧?我……”其实家长的意思是说,我会问问孩子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成绩下降了,回家帮孩子补补。但家长的话还没说完,就见老师脸一沉,声音也提高了八度:“二年级的学生了,60多分您都不着急,我真替你害臊,您真是个好家长!”随之扬长而去。一句话让家长愣在现场。第二天,听说她在班上当着孩子讥讽了这位家长。之后家长来找老师,想说明情况,可即使解释了,老师也一直不冷不热。

    这样“当面敲打”,换来的只是家长的不知所措、孩子的灰心丧气和教育的耗时低效。让耐心、热情和爱先一步到达,还是让怒气、指责和推卸之于家长?无疑,控制情绪,停止愤怒,“事后追踪”,如此才能找到更为细腻、温润、灵活的方法,才能找到“深耕细作”的沟通方式。有些问题的解决不在一朝一夕,关键在日后的追踪、观察和坚持。“正视一点一滴的差距,追求一点一滴的进步。”这份细腻,这种坚守,这样的“内隐”的温柔情怀[5],既是“春风细雨”,也是“细雨绵绵”的最接地气的沟通方式。教师应该是这种沟通方式的倡导者、改进者和践行者。

    新理念背景下的基础教育,教师和家长必须共同携手,彼此擦亮各自的眼睛,而携手的基础应该是转换“视角”。或许,只有在这样的视角转化下,才能“再次发现儿童”,才能触摸到家校高效沟通的真谛。

    教师和家长都应该俯下身子,倾听儿童的心声,用心建构,关注日常,注重生成,改进细节,以此打造多姿多彩的和谐家校新时空。

    参考文献

    [1][美]帕克·帕默尔.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严辉文.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整齐划一的学生[N].中国青年报,2012-10-11.

    [3]邹太龙.孩子眼中的“人”与“世界”[J].中小学德育,2015(2):1.

    [4]唐汉卫.除了“跟着走”,也要“自己走”[J].中小学德育,2015(2):1.

    [5]赵建华.向着儿童生长的方向[J].中小学德育,2016(12):72.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昌县第六中学,金昌,737200), 百拇医药(张得生)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