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操作(1)
〔摘要〕在提倡落实核心素养的当今,学科教学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被赋予更多的内涵,除了学科知识的传授与吸收、学科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更有学生思维能力、心理健康的要求。深入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运用科学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优化教师行为和教学策略,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关键词〕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1-0054-03
一、深入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深入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科学心理学指导下,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按照教育对象的实际心理状态和知识结构,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科学设计教学流程,科学选择教学策略,切实提高教育对象的知识掌握水平、思维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 百拇医药
在提倡落实核心素养的当今,学科教学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被赋予更多的内涵,除了知识的传授与吸收,学科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更有学生思维品质、价值观念、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要求。如果没有科学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指导,仅凭教师的经验很难实现这些深层次的教学目标。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开展的为期三年的课题“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提升高中课堂实效的应用研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摸索出一组立足于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把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学科教学的做法。从实践的层面证明,深入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二、深入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
教师与学生是学科教学的两个主体。因此,深入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从提升教师行为开始。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是学生行为的影响者,是学生成长的教练,是学生学习的反馈者和促进者。用科学心理学理论武装教师的头脑,让教学过程变得“可见”“可控”。
, 百拇医药
具体可以从优化教师行为和教学策略等方面着手。
第一,运用新的潜意识理论和技术优化教师行为,让科学的教师行为成为学生进步的驱动力。
要让教师成为学生进步的重要资源,必须对教师进行高质量的培训,使教师能运用科学的知识准确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并“看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怎样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只有在深度理解学生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自觉运用适当的态度、语言、行为等对学生施加影响。科学的教师行为需要心理科学作为支撑。
元認知心理干预技术认为,潜意识是没有意识到或意识到了而调控不了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条件性情绪反射、情绪驱动下产生的单向思维和在该思维基础上相应的行为。几乎所有的心理障碍、创新灵感、天才学习状态、人格等,都是以潜意识心理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几乎所有的潜意识心理活动都是以条件性情绪反应为化解因素的[1]。按照这个理论,教师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很容易,并准确知道从哪里着手、做哪些事才有助于学生。一般情况下,消除潜意识层面的条件性情绪反射需从情绪入手,改变学生的相关认知和心理程序。
, 百拇医药
例如,学生A一上数学课就无精打采,心神不宁,效率低下。他潜意识里条件性情绪反射有可能是这样的——学习数学时焦虑或厌烦的情绪自动相伴相随,思维自动呈单向状态,认为数学没意思、老师讲得不吸引人、数学知识没用等。行为表现自动出现困乏、走神、不听课、不写作业等。这样的学生靠讲道理、批评督促很难奏效。教师若从潜意识的角度,就能诊断出学生的学习困难是“学习数学(S)—焦虑或厌烦情绪自动相伴相随(E)——单向思维和逃避行为(R)”的条件性情绪反射自动运行的结果。找到了学生的问题所在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施加影响了。
面对此类学生,教师的切入点就是改变学生学习数学时的情绪状态,让学生在积极的情绪里不知不觉地改变认知和心理程序。课堂上,教师的做法是投入激情,建立师生教与学的情感通道,对学生积极评价,鼓励、支持学生高水平参与课堂。在健康的教师行为影响下,课堂会回归它的本质——课堂就是学生可能犯错的地方,而学生的错误会成为他们成长的资源。这样的课堂会使学生形成一见到数学老师、一走进数学课堂就感到兴奋喜悦的心理状态,思维活跃,主动参与课堂,大胆大声大大方方地表达自己。日积月累,学生会“爱”上数学学习,形成积极的有关学习数学的心理程序,以取代原来不自信、犯怵的感觉。
, 百拇医药
这样的课堂才是健康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中心,犯错被尊重,情绪被接纳,优秀的学习状态在不知不觉中被塑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情感,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具体到个别辅导上,教师用真诚帮助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知识原因和思维原因,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之道,进而让学生对数学教师产生信赖、感激、喜爱之情。一位学生享受了以上“待遇”之后,欣喜之中做了一晚上的数学题,发现自己对数学和数学老师的感觉变了,“原来数学没有那么难。”“原来数学老师很可爱。”
这样的关系才是健康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体现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能够看见学生学习困难的潜意识心理,做一个学生学习的评价者和促进者。
第二,运用新智力观优化教师的教学策略,让高频率发生的理解和顿悟带来的喜悦成为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智力知识观认为,智力是由知识决定的,智力开发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知识体系,并使知识合理、牢固储存在大脑里实现。当然,这里所说的知识是广义的,包括书本知识、生活知识等。智力知识观用知识解释思维,用知识解释顿悟,把智力提高和能力培养变得可操作了[2]。
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主要有学习过程中情绪的性质、知识结构的质量、个性、个人元认知能力等[3]。学生在课堂上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热爱学习的个性、高度的自我认知和管理能力参与学习,效果一定是好的。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情绪进入积极状态,调动学生的现有知识进入兴奋状态,并引导学生用现有知识同化新的知识,引领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重新建立知识体系,并深入思考,学生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理解和顿悟。随着理解和顿悟的出现,强烈的成功体验和幸福体验会成为学生热爱学习的内在动力。, http://www.100md.com(陆丽晨)
〔关键词〕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1-0054-03
一、深入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深入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科学心理学指导下,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按照教育对象的实际心理状态和知识结构,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科学设计教学流程,科学选择教学策略,切实提高教育对象的知识掌握水平、思维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 百拇医药
在提倡落实核心素养的当今,学科教学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被赋予更多的内涵,除了知识的传授与吸收,学科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更有学生思维品质、价值观念、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要求。如果没有科学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指导,仅凭教师的经验很难实现这些深层次的教学目标。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开展的为期三年的课题“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提升高中课堂实效的应用研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摸索出一组立足于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把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学科教学的做法。从实践的层面证明,深入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二、深入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
教师与学生是学科教学的两个主体。因此,深入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从提升教师行为开始。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是学生行为的影响者,是学生成长的教练,是学生学习的反馈者和促进者。用科学心理学理论武装教师的头脑,让教学过程变得“可见”“可控”。
, 百拇医药
具体可以从优化教师行为和教学策略等方面着手。
第一,运用新的潜意识理论和技术优化教师行为,让科学的教师行为成为学生进步的驱动力。
要让教师成为学生进步的重要资源,必须对教师进行高质量的培训,使教师能运用科学的知识准确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并“看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怎样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只有在深度理解学生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自觉运用适当的态度、语言、行为等对学生施加影响。科学的教师行为需要心理科学作为支撑。
元認知心理干预技术认为,潜意识是没有意识到或意识到了而调控不了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条件性情绪反射、情绪驱动下产生的单向思维和在该思维基础上相应的行为。几乎所有的心理障碍、创新灵感、天才学习状态、人格等,都是以潜意识心理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几乎所有的潜意识心理活动都是以条件性情绪反应为化解因素的[1]。按照这个理论,教师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很容易,并准确知道从哪里着手、做哪些事才有助于学生。一般情况下,消除潜意识层面的条件性情绪反射需从情绪入手,改变学生的相关认知和心理程序。
, 百拇医药
例如,学生A一上数学课就无精打采,心神不宁,效率低下。他潜意识里条件性情绪反射有可能是这样的——学习数学时焦虑或厌烦的情绪自动相伴相随,思维自动呈单向状态,认为数学没意思、老师讲得不吸引人、数学知识没用等。行为表现自动出现困乏、走神、不听课、不写作业等。这样的学生靠讲道理、批评督促很难奏效。教师若从潜意识的角度,就能诊断出学生的学习困难是“学习数学(S)—焦虑或厌烦情绪自动相伴相随(E)——单向思维和逃避行为(R)”的条件性情绪反射自动运行的结果。找到了学生的问题所在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施加影响了。
面对此类学生,教师的切入点就是改变学生学习数学时的情绪状态,让学生在积极的情绪里不知不觉地改变认知和心理程序。课堂上,教师的做法是投入激情,建立师生教与学的情感通道,对学生积极评价,鼓励、支持学生高水平参与课堂。在健康的教师行为影响下,课堂会回归它的本质——课堂就是学生可能犯错的地方,而学生的错误会成为他们成长的资源。这样的课堂会使学生形成一见到数学老师、一走进数学课堂就感到兴奋喜悦的心理状态,思维活跃,主动参与课堂,大胆大声大大方方地表达自己。日积月累,学生会“爱”上数学学习,形成积极的有关学习数学的心理程序,以取代原来不自信、犯怵的感觉。
, 百拇医药
这样的课堂才是健康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中心,犯错被尊重,情绪被接纳,优秀的学习状态在不知不觉中被塑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情感,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具体到个别辅导上,教师用真诚帮助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知识原因和思维原因,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之道,进而让学生对数学教师产生信赖、感激、喜爱之情。一位学生享受了以上“待遇”之后,欣喜之中做了一晚上的数学题,发现自己对数学和数学老师的感觉变了,“原来数学没有那么难。”“原来数学老师很可爱。”
这样的关系才是健康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体现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能够看见学生学习困难的潜意识心理,做一个学生学习的评价者和促进者。
第二,运用新智力观优化教师的教学策略,让高频率发生的理解和顿悟带来的喜悦成为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智力知识观认为,智力是由知识决定的,智力开发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知识体系,并使知识合理、牢固储存在大脑里实现。当然,这里所说的知识是广义的,包括书本知识、生活知识等。智力知识观用知识解释思维,用知识解释顿悟,把智力提高和能力培养变得可操作了[2]。
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主要有学习过程中情绪的性质、知识结构的质量、个性、个人元认知能力等[3]。学生在课堂上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热爱学习的个性、高度的自我认知和管理能力参与学习,效果一定是好的。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情绪进入积极状态,调动学生的现有知识进入兴奋状态,并引导学生用现有知识同化新的知识,引领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重新建立知识体系,并深入思考,学生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理解和顿悟。随着理解和顿悟的出现,强烈的成功体验和幸福体验会成为学生热爱学习的内在动力。, http://www.100md.com(陆丽晨)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