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8年第28期
编号:13272873
寄宿初中学校欺负问题的调查和班级干预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0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第28期
     这表明遭遇欺负的学生的应对倾向于选择消极逃避,较少进行言行反击或寻求帮助。而无论是欺负者还是被欺负者,在旁观欺负行为时表现出的同理心、帮助行为都少于不曾卷入欺负的学生。

    (四)教师和家长愿意提供帮助,但孩子更愿意信任“朋友”

    83.33%的家长教育孩子在遇到欺负时“告诉师长,寻求帮助”,但在有被欺负经历的学生中,87.5%的学生会把被欺负的经历告诉“朋友”,50%的学生“有时”会将被欺负的经历告诉朋友或者家长,56.25%的学生从未将被欺负的经历告诉老师。

    38.44%的家长教育孩子在遇到欺负时“能忍则忍,宽容待人”,仅有18.03%的家长教育孩子“言行反击,绝不姑息”。当孩子出现欺负他人的行为时,所有家长都表示会“及时批评教育”。

    在了解到学生间的欺负行为时,81.48%的教师倾向于批评教育欺负者不要倚强凌弱,约70%的教师鼓励学生遇到欺负时及时向教师求助和帮助弱势学生发展应对能力,约50%的教师会利用校纪校规对欺负者进行严肃处理或鼓励学生自己解决矛盾,44.44%的教师会引导被欺负的学生检视自己身上的问题。

    由此可知,在应对欺负问题时,孩子在遇到欺负问题时首先可能求助的是“朋友”,家长倾向于让孩子忍耐、宽容,而教师则更倾向于批评教育欺负者。

    (五)欺负问题形成原因复杂,干预首先需明确概念界定

    关于经常被欺负学生的特点,62.73%的学生和71.43%的教师认为是行为习惯有某些缺点或者弱点,53.64%的学生和71.43%的教師认为是个性比较文弱,33.3%的学生和42.86%的教师认为他们成绩比较差;相比而言,学生对被欺负学生的描述比教师更加多元。

    关于有欺负行为的学生的特点,44.55%的学生和71.43%的教师认为爱欺负人的学生的特点是情绪不稳定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