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8年第35期
编号:13263244
提高心理课堂分享环节有效性的探究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第35期
     2.教师的激发是有效分享的引导线

    在心理课上,尤其在分享环节中,教师和学生是绝对平等的,换言之,分享环节就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灵深处交流的平台。如果说学生是交流的主体,教师则是交流的引领者,要想达到真正意义的分享和沟通,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小觑。那么怎样的引导才能带动心灵深处的分享呢?

    第一,心理教师需真正做到与学生平等,始终尊重和欣赏每一位学生。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且使学生同样感觉到被尊重和平等,教师需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尤其是在分享环节,从心底接受和理解每一个学生的分享。心灵的语言是不分高低对错的。只要坚持下去,学生自然能够感到这种平等的氛围,放心地参与到课堂中,实现真正有效的分享[5]。

    第二,做学生真正喜爱的教师。教师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受,如果学生喜欢你,则会爱屋及乌地爱上你的课,认真听讲,全心投入,反之亦然。所以,要想实现有效分享,除了和学生平等外,还要让学生喜欢。笔者通过个体访谈等方式调查得知,学生喜欢的教师往往需要具有真诚、敬业、幽默、随和、富有亲和力等特征。除此之外,学生更喜欢和敬佩那些在专业方面底蕴深厚的教师。因此,心理教师可以朝着这些方向努力,成为学生真正喜爱的老师,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喜欢上你的课程,用心参与,分享则不再是难题[5]。

    第三,心理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拥有专业的觉察能力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2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