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8年第35期
编号:13263243
提高心理课堂分享环节有效性的探究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第35期
     第四,善于把握讨论的时机与时间。讨论环节是心理课程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学生的心理感受,但若设置的时机和时间不恰当,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讨论环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讨论环节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过短则学生讨论未尽兴,感受来不及深入,分享自然达不到效果,过长则会使学生感到无话可说,最终变成了聊天环节;(2)讨论环节应设置在课程的主题活动后,这时学生对于课程主题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受,又能通过讨论将这种感受碰撞升华,这时的时机才是恰到好处。

    第五,可提供讨论表格帮助分享。讨论环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能直接参与指导,但可通过讨论表格来引导学生。该表格包括每个讨论主题、每个人的发言概要、最后的小组总结和发言的提要等。设计讨论表格的作用在于:(1)帮助学生记录下讨论中自己那些有意义但容易忽略的发言;(2)帮助学生从讨论中提炼各个小组的精华观点;(3)总结发言的提要可以为分享提供一个大纲,避免学生分享时因紧张而忘记自己要说的,或语言组织混乱等。

    4.注重分享的全面性:均衡性别、性格和座位等因素

    在讨论环节之后的总结分享过程,教师需要注意分享者的选择。有些学生善于表现自己,频频举手希望教师点到自己,但有些学生则会以低头、回避目光等方式躲避回答,甚至有些坐在角落的学生以为教师根本注意不到自己而开小差。这时老师们往往会选择举手的学生回答,但是,每节课举手的几乎是相同的几个人,如果老师只让这些同学分享,其他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分享没有意义,久而久之,分享环节就成了小部分人的事情。所以,教师需要均衡考虑性别、性格以及座位等因素,尽量做到让每一个人都有分享的机会。不但如此,对于那些想躲避分享的学生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