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9年第1期
编号:13329571
巧用鲶鱼效应,赶着蜗牛去爬山(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第1期
     〔摘要〕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鲶鱼效应能打破班级成员之间相对懒散的状态,激发学生活力,引起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从而达到在提高个体素质的同时加强整体能力的目标。本文记录了运用“鲶鱼效应”转化某一后进生的案例。对案例的产生背景、措施进行分析,并对本案例之所以成功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鲶鱼效应;转化;后进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1-0064-03

    鲶鱼以鱼为主要食物。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入一条鲶鱼,由于环境陌生,鲶鱼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己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的缺氧问题就迎刃而解。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心理学家认为,鲶鱼效应能打破团队成员之间相对懒散的状态,激发成员活力,引起队员之间的良性竞争。从而在提高个体素质的同时达到加强整体能力的目标。

    【案例】

    蜗牛,一种软体动物,背着重重的壳,爬行极慢,稍有不顺或感到累了就会退缩回壳中,不管外面时事变化,决不轻易探出头来。而我们身边就有大量像蜗牛一样的学生,他们没有坚强的性格,吃不了苦,对什么都很冷淡,稍有不顺心或感觉累了,就躲回家中,对自己的父母施压。这类学生不是班主任最头痛的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