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9年第6期
编号:13349719
高中生涯教育实践综述:对生涯教育落脚点的思考(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第6期
     2.克朗伯兹的社会学习理论

    克朗伯兹于20世纪70年代末将社会学习理论引入生涯辅导。社会学习理论为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世纪70年代提出,以经典行为主义、强化理论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他认为,个体的人格与行为特质主要受到其独特的学习经验影响,这些学习经验包括个体在与环境事件的互动中,对受到正强化或负强化的事件结果的认知性分析。

    (四)第四代生涯理论:建构论

    2000年后,进入信息时代,越来越多变的职业环境里,人们越来越难理解一个稳定存在、等着我们去发现的“自我”,自我也在变化和更新。另外,“我”似乎永远进入不了最理想的职业,等到接近自认为理想的职业,环境早已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萨维科斯提出了生涯建构论。

    萨维科斯的生涯建构论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人格特质、生涯主题和生涯适应力。

    1.人格特质

    萨维科斯批判性地继承了霍兰德类型理论及职业世界地图理论,来理解个体职业人格类型(RIASEC)。他认为,从过往经历中可以发现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人格,并且会与职业呈现出一定的匹配性。但萨维科斯关注的点有所不同,他更侧重人的主观看法,而非测评分数;更关注人的意图中呈现的可能的“我”,而非过去的“我”。

    2.生涯主题

    建构论假设,个体通过进入一个职业来诠释和发展自我概念。如果个体能对自我概念和个人愿景目标进行深入理解,将更加有效地做出生涯选择。萨维科斯认为,个体自我概念和愿景目标通过一个生涯主题来展现——如同一个故事的主题,概括了这个故事的中心思想。生涯主题由一个或一系列个体最急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和个体解决问题的方法构成,个体生涯发展的目标和行动都围绕生涯主题的宏观指引展开。

    3.发展任务(生涯适应力)

    社会飞速变迁令个体不得不更加主动地根据环境做出态度、行为和能力上的调整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