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9年第12期
编号:13343126
“陪读”不等于“陪伴”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第12期
尊重,理解,放飞
     〔关键词〕陪伴;陪读;尊重;理解;放飞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2-0073-02

    家长会上,经常碰到家长这样对我说:“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考不上好大学,哪能找到好工作?我们陪着辛苦这几年,孩子幸福一辈子呢!” “每天晚上我和他爸爸轮流陪着孩子写作业,一不监督孩子就走神、发呆,成绩怎么也提不上去。实在让人着急,考不上高中可怎么办呐?” “我上学的时候,父母不怎么管我,我后来也没考个好学校,一直很遗憾。不能让孩子像我一样了,再怎么也要陪孩子读书,让他考个普高、读个一本吧。” “我要求孩子开着门写作业,我偶尔抽查一下,防止他做小动作或者睡着了。”

    今天的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辛苦地走在陪读的路上。但是很多家长也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陪伴就是陪着孩子读书、写作业。其实陪伴远远不是简单的陪读,更需要父母心理上、精神上的陪伴。 那么,今天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陪伴呢?

    一、不补偿,陪伴的基础是尊重

    过去,家长们得到的物质照顾和精神关怀相对较少,有太多未满足的愿望和痛苦的经验潜藏在内心深处,习惯于把自己小时候缺失的部分投射到孩子身上。家长有补偿意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现代社会,家长不能再以传统观念解读新现象,孩子的成长需要通过一系列自主的探索来完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