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9年第18期
编号:13370212
成长必修课:我决定?我负责(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第18期
     转换阶段是问题提出的关键阶段,在案例呈现的过程中用到了萨提亚雕塑技术,这种设计更加直观和形象,有利于学生对案例进行更深刻的分析和判断。活动中用到的例子来源于学生中的真实故事,细细品来,更像是“小马过河”的真人版,在心理学上叫作“趋-避冲突”,指面对目标,个体同时具有趋近和逃避的心态。这一目标可以满足个体的某些需求,但同时又会构成某些威胁,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使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过不过河”(帮不帮东东),这个决定本身是没有是非对错的,需要由学生自己来决断;“河水深不深”,也需要自己去体验;“过河”也许会给自己带来舒适区以外的冲击,但也许会让自己收获应对湍急河流的成长力,甚至收获河对岸美好的景致。

    此案例活动让学生们懂得,任何一个决定都会产生结果,而且做决定的人要承担这样的结果,所以在做决定之前,要更加慎重、理性。当人们能预期决定可能对自己未来产生的影响后,就会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其他可能性:此环节一上来直接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做负责任的决定上,有些操之过急。若先放在“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的重要性”上更为妥当,会对整个课程起到提纲挈领和顺利过渡的作用,也为之后“如何做负责任的决定”做好铺垫。可以尝试增加一个分享活动,让学生分享曾经做过哪些让自己遗憾或庆幸的决定,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引发了什么样的后果?例如,现在羡慕他人的才艺和特长,遗憾自己小时候没有学才艺。由此,让学生真实感受做决定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有了自己做决定的意识和能力,才会为以后怎么做出负责任的决定打下基础,进而感悟到对自己负责的重要性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