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9年第20期
编号:13366799
抗逆力视角下校园受欺凌者心理困境分析及干预策略(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第20期
     在图1中,Hunter将个体在生活中遇到的创伤经历和不良事件看作是压力源,也是个体所面对的危险因素,抗逆力修饰因子是指在抗逆力运作中产生影响的因素,通过这些因子来说明抗逆力是如何在个体身上起作用的。Hunter 认为,针对压力事件及自身所具备的资源不同,青少年会做出生存策略、保护策略和健康策略这三种不同的抗逆力策略。

    从青少年抗逆力层次模型理论可知,受欺凌对于校园受欺凌者来说是一种压力事件,但校园受欺凌者群体具有异质性,有些受欺凌者对欺凌事件并不敏感,对其心理健康构不成威胁;有些受欺凌者则能充分利用内外资源找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并实现抗逆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有些受欺凌者则会采取忍让、退缩等不良策略,使自己陷入反复受欺凌的泥潭中,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这就是受欺凌者个体的抗逆力在起作用,抗逆力水平不同的个体对于受欺凌的情境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相应地会采取差异化的策略。因此,在制定校园受欺凌的干预策略时,我们应充分考虑抗逆力得作用以及受欺凌群体的异质性,重点关注采用生存策略和保护策略的校园受欺凌者,帮助其走出困境,最终实现抗逆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抗逆力动态模型是由美国加州的科研机构在2003年联合提出的。在这一模型里,抗逆力被视为个体天生就具有的能力或潜能。这一模型主要由外部资源、青少年需要、内部资源及最终呈现组成。外部资源部分有青少年生活环境及其所形成的保护资源组成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