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9年第28期
编号:13402929
懂得共情才能更好地觉察学生的期待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第28期
     〔摘要〕2014年9月,我有幸进入了福建省泉州市心理教师工作坊这个大集体。在工作坊的影响下,长年驻扎在班主任阵营的我,在处理学生们的各类“挑战”时,除了关心事件本身,也会有意识地从心理层面去思考,觉察事件中学生“未被满足的期待”,与他们一起从容地跨越成长的烦恼。

    〔关键词〕班主任;共情;觉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8-0071-02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指设身处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简而言之,是一种通过换位思考、倾听、表达尊重等方式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也可称为同理心[1]。班主任不仅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更是学生成长的教育者。班集体的成长,总是伴随着学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班主任们首当其冲,成为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灭火大队”先锋。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双方僵持不下的情况,缺乏共情能力的班主任,觉察不出学生行为背后未被满足的期待,就可能会对学生进行无效说教,比如,“上课要认真听讲”“与同学相处要互相谦让”“作业要独立完成”等,也可能权力压服,“你不仅在课堂上影响同学,连老师说的话都敢不听了,胆子这么大……”,直至学生屈服认错为止。如果权力镇压失败,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甚至还可能发生辱骂、拖拽、请家长到学校等偏离原始事件的大冲突,这是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极力避免的。

    一、觉察期待,合理共情

    共情從哪些方面入手比较合理呢?接下来我以平时接触过的事件为例,从以下两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换位思考——起立事件

    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