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9年第34期
编号:13435610
初中生校园欺凌现象调查及对策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第34期
     3. 旁观者的态度

    欺凌事件的主体由欺凌者、受欺凌者和旁观者共同构成。在被调查的学生当中,46.5%的学生曾作为旁观者出现在欺凌事件当中。他们的反应对欺凌事件的进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结果来看,旁观者还是能起到很大的正向作用,如,“告诉老师或保安”的学生有74.34%,“打电话报警”的有21.24%。但是旁观者很难做出直接阻止欺凌发生的行为,只有18.58%的同学能上前制止,离开、当作什么也没看到的却有30.09%。这些学生有可能是不知道如何采取正确的处理办法制止,也有可能是因为自私冷漠,对他人漠不关心,或者害怕自己“多管闲事”会被连累。有研究发现,作为旁观者这一角色,成绩一般以下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看热闹、参与欺负、起哄、走开等方式,成绩好和成绩一般的学生更倾向于采用报告老师、帮助被欺凌的同学等比较好的处理方式[5]。因此旁观者角色已经成为校园欺凌的新焦点。(如图10所示)

    (五)校园欺凌产生的影响

    在问到学生是怎么看待校园欺凌带来的后果时,调查显示78.8%的学生认为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会导致学校风气越来越不好;74.3%的同学认为会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严重的可能还会留下心理阴影;73.9%的同学则担心会助长欺凌者的气势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3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