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9年第34期
编号:13435602
中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第34期
     相关资料和实际经验显示,心理求助率与提供的求助方式和途径有紧密联系。便捷的心理求助方式会显著提升心理问题学生寻求心理援助的比例。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消极自闭,不愿主动接触人群和接受咨询意见。形式多样和便捷的心理求助方式,缩短了学生获取心理救助信息的时间和空间距离,能有效增加心理问题学生获取心理救助咨询的途径。经济性也是影响心理求助的一个主要因素,求助者在求助之前往往会考虑金钱、时间、距离等因素,在考虑求助排期等待时间、付出的经济成本、是否可以便捷地获得心理救助等因素后再决定是否申请心理援助。因此,提升求助反馈时效、缩短求助过程时长,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援助意愿。最后,以往成功的心理求助案例,能极大促进后续求助对象主动寻求心理求助。所以,建立相对完善的中学心理救助流程,总结各类心理问题的救助方案,提高心理救助的效果,是促进问题学生主动寻求专业救助的关键。

    3.个人隐私保护

    另一个影响心理求助的因素,是求助者担心个人隐私被泄露。虽然目前在中学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善的心理受访者保密制度,但是求助学生仍然存在担心求助情况、心理辅导记录资料等外泄的情况。甚至出现心理老师在心理课堂上将部分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作为案例讲解,增加了问题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负担,阻碍了他们走进心理辅导室求助。实际心理问题接访过程中,很多学生首先都以匿名的形式投递心理信件,在得到老师确定的个人隐私保密的保证后,才敢鼓起勇气迈进心理辅导教室。而且他们会选择上课时间请假来心理辅导室,以免同学发现自己寻求心理援助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