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让关怀与爱不缺失
自我中心,健全人格,情感教育
〔摘要〕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孩子在爱的包围中习惯了接受,渐渐地,他们就会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和分享,并且觉得父母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成人之后,容易形成自私、冷漠、偏激,甚至暴力等不健全人格。在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孩子拥有感受爱和分享爱的能力。〔关键词〕同理心;自我中心;健全人格;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5-0075-02
案例
一个家庭越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往往就越是以自我为中心。壮壮的妈妈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每次吃虾她都把虾剥给儿子吃,自己从来不吃。一天,奶奶来家里吃饭,妈妈把剥好的虾仁夹给奶奶吃时,没想到壮壮立刻翻了脸,又哭又闹,还逼着奶奶把虾仁吐出来!壮壮的妈妈对此感到很无奈。
一位父亲感冒发烧,三天都没能上班,已经上初中的女儿却不闻不问,就跟没事发生一样。这位父亲平时对女儿非常关爱,对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可是看到自己生病了,女儿却表现得这么冷漠无动于衷,他感到很伤心。
分析
生活中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受特殊照顾,例如,好吃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孩子在家庭中得到了“小皇帝”般的待遇,习惯于高人一等,变得自私,不会关心他人,不懂分享。孩子在爱的包围中习惯了接受,渐渐地,他们就会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和分享,并且觉得父母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4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