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3478892
家校共育,赋能年级,营造心理健康安全的成长生态(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5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14
     〔摘要〕青少年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北京十一学校实行走班选课后,年级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单位,学生得以实现更具个性化、更自主的成长,但是也给家校共育工作带来不少挑战。学校高度重视走班选课后的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探索“机制+课程”的模式,加强对学生的研究,提升教育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优化“家校社”三方联动机制,加强对社区教育资源的研究和开发,为学生营造愉快、安全的心理氛围和成长生态。

    〔关键词〕家校共育;走班选课;全员育人

    青少年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国家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学生发展指导。要求注重育人实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注重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

    走班选课实现了学生更具个性化的发展,孩子们得以在更多元化的教学班、项目学习小组、学生社团等自组织中实现自主规划和成长,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然而,没有了班主任,学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那么如何发现,向谁求助,怎样疏导?家长和教师的权责边界在哪里,如何协同?家校共育工作面临不少挑战,但也产生了诸多机遇,激荡出教育人的无穷智慧。北京十一学校秉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过程育人”理念,围绕学校育人目标,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探索“机制+课程”的模式,提升家校育人效果,为孩子们营造愉悦、安全的心理氛围和成长生态。

    一、构建“成长合伙人”联动机制,融通家校育人场域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他人”。学校和家庭是学生主要的日常生活场所,教师、同伴、家长既是重要的人际关系构成,也是重要的教育主体。学校探索构建“成长合伙人”机制,发挥各主体特长,汇聚各主体合力,使得学生的成长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关注。

    《十一学校行动纲要》要求十一学校的老师要成为“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站得住脚,还必须有一种厚重的人格魅力,同时要能胜任多角色担当:既要胜任学科教学工作,还要胜任学生成长导师工作。

    走班选课取消了行政班班主任,年级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单位。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赋予年级更多的老师以育人的职责,也得以更多地发挥育人特长。这意味着老师们要努力开发自我的教育潜能,积极实现角色转型。

    (一)咨询师

    各年级中每一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每80名学生配有一名咨询师。咨询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方法、经验为学生提供人生导航,包括在“学业规划—人际交往—生涯指导—身心发展—社会性情绪能力培养”等领域,助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营造年级良好的学风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

    咨询师需要不断提升科学专业的识别问题能力与辅导能力,帮助导师们提升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素养。灵活运用团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等辅导方式,传播专业的心理转化与咨询技术,开发认识自我、情绪管理、心理疏导等工具和策略,教育学生善于求助,从而增强心理自助能力。

    (二)教育顾问

    每个年级设有一名教育顾问,为在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和学生出现的重大问题”提供专业服务,包括“发现—帮助—支持—引导—协调—干预—处置”等不同方式。另外通过心理评估,识别需要额外幫助的学生。

    年级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的发展。每到学段结束等重要节点,年级内部及时反馈存在心理行为表现异常、严重学困、身心疾病等问题的学生,必要时进行三方(学生、教师、家长)会诊。协助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共同探寻可能的解决提升方案。导师、任课教师、咨询师、教育顾问、家长形成定期交流工作机制,反馈学生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帮扶方案,巩固教育效果。

    咨询师、教育顾问、导师、任课教师之间是专业的协作关系,构成年级的网状育人结构,提升年级管理效率和育人效果。

    “成长合伙人”机制另一个重要的构成,是积极向上的“同伴文化”。学生社团、学生会等创造诸多机会,帮助学生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使得学生的才华得以展示,诉求得以表达。高年级学生还定期开设“学长课程”,为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传授在十一学校的“生存进阶攻略”。学校还在每年6月12日设置校园文化日——“同伴关系日”,举行主题教育活动,倡导建立互助、友善的同伴关系。此外,学生会的学生权益部还设置“龙之盾”求助热线,受理校园暴力和欺凌的求助。只要学生发现任何校园欺凌苗头,都能及时求助并得到反馈和处理。

    虽说“润物”需“无声”,但是良好的家校关系,却需要使学生的成长让家长“看得见”。学生在这样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成就自我,就是最好的成果。一位曾经的初中毕业生,中考填报志愿时只报了十一学校一个志愿,(最终也如愿考入我校)家长曾在信中描述孩子如此执着的原因:

    (书信节选)

    一所美好的学校,一群身体力行的教育者,想起初中期间孩子点点滴滴的成长,与老师们交流的每一个瞬间,我也是感慨万千,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继续留在这里……

    孩子当时的年级主任是周老师,教她英语。在邻近中考的一次家长会后,我想了解孩子的英语学习情况,周老师的回答让我非常惊讶。她竟然建议不要再在英语学习上花费时间,因为孩子的英语已经是满分水平,主要精力放在数学上才是提分的关键。她还允许孩子在英语课上阅读英语原版书,以超前学习。因材施教不是一句空话!身为400个学生的年级主任,能够对每一个学生个体做到如此细致的关注,尤其令我感动。

    孩子的语文基础不牢固。第一次见到语文康老师,我曾经非常不自信地求教,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在观察孩子一段时间后,康老师鼓励我,她的语文基础不错,家长过于担心了,自信是第一要素啊!我的心态随之调整,孩子和老师很快就达成了一种教学相长的状态。康老师是孩子的导师,师生关系越来越好,孩子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康老师说的,我的作文可以拿到37分以上。到了最后中考报志愿,孩子最听得进去的建议就是康老师的。, http://www.100md.com(周劢)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