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2018
编号:13471847
基于生命教育视角的青春期心理危机及干预(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18
     2018年11月8日,《南方周末》刊登了《初三女生自杀事件:有点“张扬”》一文[4],当事学生曾在QQ群里流露出“活着很没意思”的轻生念头,并写下遗书让好友交给父母。班主任看到该生桌子上有药瓶,以为是感冒药。大家都以为该生是在开玩笑,是由于成绩退步被老师、家长批评后一时不爽,因此选择了忽视,没有进行任何干预,结果该生服药后抢救无效死去。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同学、老师及家长心中无限悔恨、遗憾,如果当初做点儿什么,就可以挽救一条生命。生命高于一切,要严肃对待,不管是对待自己的生命,还是对待他人的生命。

    (二)干预目标:重建生命的意义

    在心理危机干预中,我们往往会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历的困境、挫折、冲突等负性事件等同于心理危机本身,也就是把导致心理危机的事件本身当作心理危机的根源[5],这其实是对心理危机根源认识上的局限。当面对那些长期存在的危机源,如父母争吵、成绩波动、亲子关系紧张等,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导致我们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生会再次陷入危机状态中。从生命教育的视角来看,帮学生走出困境,对危机持正确的态度,并提升应对危机的技能,有助于他们顺利度过心理危机,重新建构生命的意义,这也是心理危机干预的最终目标。

    北京大学徐凯文副教授在《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一文中提到,自己在危机干预实践中会遇到情绪持续低落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