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2026
编号:13809158
自主性与居家隔离期间的亲子冲突(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26
     当一个人的自主性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不仅会妨害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个体还会自发、无意识地做出一些行为来满足自己的自主性,而当这些行为与老师、父母、社会期待的要求和规则不符时,就出现了我们常说的叛逆行为。比如一对父母对孩子提了各种要求,要其做到面面俱到,孩子可能在家长面前言听计从,但是在学校却和老师对着干,破坏课堂纪律,破坏学校规章制度。可能事后老师告知家长孩子的现状,家长还觉得不可能,“我的孩子一直很听话”。老师和学校对学生也有各种约束和要求,学生可能在学校做个温顺听话的“小绵羊”,转头回到家就和父母起冲突。其实很多时候,学生这些看似叛逆、无法理解的行为的目的就在于他们无意识地要满足自己自主性的需要,自己去选择做一些事情,而不是被逼迫。

    當父母妨碍孩子的自主性需要满足时,个体会产生负面情绪,消耗自控资源,容易产生亲子冲突。如果孩子产生了愤怒、敌意等情绪,这些情绪本身也会引发冲突。此外,当孩子为了满足自主性需要而做出一些补偿行为,而这种补偿行为涉及父母时,也会产生亲子冲突。比如孩子正在看电视,父母叫其吃晚饭,叫了好多遍没有反应,爸爸索性直接把电视关了。这时候孩子可能不会去吃晚饭,关起房门,赌气不吃晚饭,或者直接又把电视打开,甚至和父母吵起来……孩子的一系列行为可以说都是在满足自主性的需要,因为妨碍他自主性的、别人在逼他做的事情,在他感受到只是关电视、吃晚饭,他就偏不吃晚饭,偏要打开电视,这些是他自己发起的,自己选择的,没人逼他,这让他感受到自主。甚至与父母吵架都可能是一种满足自主性需要的行为。文化和教育要求我们听从父母的话,要孝顺,但是我偏不这么干,我和父母争执是我自己的选择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2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