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弹性的社会融合培育模式(2)
四、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弹性结构及其动力源探析(一)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弹性结构的理论构想及其内生逻辑
依据实践经验,运用“实践-理论”范式(基于心理弹性理论和社会融合的生态系统模型,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归纳和提炼)和“目标(已定)-机制(未知)”范式(按照既定目标,探寻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弹性的社会融合培育路径),可分为三个阶段开展研究。
第一阶段为理论研究,以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弹性发展要素及其结构为研究起点,探究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弹性的要素、影响源及作用机制。考虑到儿童心理弹性的复杂性、动态性、隐蔽性,探索已有理论模型与研究范式的应用基础,建构个体发展与生态系统相融合的心理弹性培育框架。
第二阶段为定量分析与实证研究,探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测量评估、过程管理与结果等要素。纵向追踪处境不利儿童融入社会后,其心理弹性资源与所处的生态系统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情境模拟与心理干预实验,探究不同质量的生态系统环境对儿童心理弹性内源性动力要素(如人格特质、认知方式、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从而预测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
第三阶段为理论模型与应用研究,将外源性动力要素(如社会支持、身份认同与文化接纳)嵌入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弹性发展中,由此建构“家庭-学校-社会”融合培育生态模式。将处境不利儿童的身心功能与心理弹性培育相融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