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2)
学校因素方面,研究表明,流动儿童所在的学校类型、同伴交往的质量、师生关系的状况等都会影响其社会适应性。良好的同伴和师生关系有利于流动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积极的品质,很好地完成社会化[19、24-25]。孙晓莉和栾文娣 [26]的研究发现,同伴关系是影响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因素方面,宋潮和王建平[27]的研究表明,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学业压力与心理韧性的关系密切,社会支持既直接对学业压力产生影响,又间接通过心理韧性对学业压力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社会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导致流动儿童适应性差的原因之一,尽管流动儿童越来越多,但是国家目前依然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流动儿童的权利,绝大多数流动儿童不能享受与城市儿童一样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权利。而且社会大众往往对流动儿童有一定的偏见,认为流动儿童素质低、不讲卫生等,这些偏见会使流动儿童产生一定的自卑感,不流于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
四、不同类型流动儿童的对比研究
流动儿童在城市中接受教育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公办学校,一种是打工子弟学校,因此形成了流动儿童的两种类型,即公办学校流动儿童和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两类学校中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是否存在差异?哪一种学校的流动儿童适应得更好?目前没有一致的结论。
有的研究支持公立学校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更好。如李晓巍、邹泓、王莉[28]认为公立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配备、文化氛围等方面都显著好于打工子弟学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