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08年第4期
编号:12061920
心理问题起因与“两极无痛”原理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08年第4期
心理问题起因与“两极无痛”原理的探讨
心理问题起因与“两极无痛”原理的探讨

     摘要:本文从“人的意识”和“人的社会化”两个方面,分析了人的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基于此提出了“两极无痛”原理,阐明了人的心理问题产生的过程和差异性。

    关键词:心理问题;意识;社会化;“两极无痛”

    一、心理问题起因的探讨

    一般来说,人都有心理问题,只是轻重的程度不同。人为何有心理问题?对于人的心理问题的起因,要追溯到“人的意识”和“人的社会化”问题上的原因。

    1.“人的意识”的原因

    “人的意识”关系到对“人的本质”的认识问题。关于对“人”的认识,其实包括“人是什么,人应该是什么”。

    首先,“人是什么”。人是人体(身体、肉体)加意识(会认知、思维和推理)的生命组织体。有了身体、肉体是动物,有了意识的人体才称为人。这是人与动物根本区别。人的意识究竟是天生的还是教育后生的?人的意识是天生的,是基因进化、遗传形成的人的独特本能。这是其他动物不能比拟的,动物没有意识(它的所谓“意识”是人为描述、附加的),不会认知、思维和推理,只会本能的反应。

    其次,“人应该是什么”。这一问题相当复杂的,是历来讨论的焦点。一些学者认为,既然人是有意识的,因而“人是可教的、可塑造的”。有了这个推理前提,自然得出结论是:人可以和应该教成“最完美、最完善的人”——可以进行社会化。一些学者认为,由于人是有意识的,因而“人是会感知的、懂痛苦的”。有了这个推理前提,自然得出结论是:人应该是人,有人性的自由、幸福、自尊、权利——社会化过程使人失去应有人性,增加了痛苦的感受。人生是五味的,人生下来是面临酸甜苦辣的,人应该对人性私欲有所制约,适应社会。人应该学会面临痛苦、接纳痛苦、承受痛苦、化解痛苦、适应痛苦、正确对待痛苦、甚至应该学会享受痛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