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08年第4期
编号:12061918
3~9岁儿童同情心发展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08年第4期
3~9岁儿童同情心发展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3~9岁儿童同情心发展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3~9岁儿童同情心发展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3~9岁儿童同情心发展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寻3~9岁儿童同情心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表明7岁是儿童同情心发展的一个转折点,8岁则是同情心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3~9岁儿童同情心水平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溺爱性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总体同情心存在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3~9岁儿童;同情心;发展特点;父母教养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产生共鸣及对其行动的关心、赞成、支持的情感以及由此诱发的“助人为乐”、“伸张正义”的动机和行为,它是一种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包含认知、体验和行为成分的,多因子、多层次的复杂系统[1]。

    随着儿童社会化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关于儿童同情心的培养和教育问题进入了我们的研究视野。研究者已明确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是儿童同情心发展的首要认知条件;移情则是情感因素和重要动机源。然而,观点采择和移情是在儿童个体与外界环境的主客体建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因而我们必须明了父母教养方式等外部环境因素对儿童同情心发展的影响。由于明确儿童同情心发展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对于培养儿童同情心有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尝试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儿童同情心发展的特点,寻找关键期。同时,从父母教养方式中寻找可能影响同情心发展的因素,以期对儿童同情心的家庭培养提供可依据的教育建议。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本研究采用随机取样的方式,选取福建省宁德市两所幼儿园和两所小学3~9岁儿童共计420人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