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中,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突出地强调了在学科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科教学活动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应担当此重任。那么,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呢?笔者就此谈一点思考。
一、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与人格培养,需要教师去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因素,这种美能够影响和改善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因此,通过学习,鉴赏课文使学生深刻认识真善美、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认识自己,在“如坐春风”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1.挖掘语文课本中的自然美因素
恩格斯认为:“人们陶醉于自然时会忘记人世间的一切忧思,会溶化在自由的无限的骄傲的意识中(风暴)。”这说明自然美摇荡性情,净化心灵的魅力是巨大的。语文课本中就含有大量的自然美的描写,如《桂林山水》展现的引人遐思的大自然的朦胧之美;《林海》中所描绘的大兴安岭植物美;《庐山云雾》中集雄壮、秀丽、绚烂于一身的变化多姿的云雾美;《第一场雪》中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