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08年第8期
编号:12060414
批改符号的心理效应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08年第8期
     一年级的儿子放学回家,一改往日的神采飞扬,蔫坐在书桌前,拿橡皮使劲地在擦着什么。该不是“橡皮综合症”吧?我在网上看了不少这样的报道。于是我悄悄走过去看了看,原来他是在擦一个红“×”。“这道题错了吗?”我小心地问道。“嗯,我已经改了。”他毫无表情地回答。“那就好。”“可是,我想把这个红×擦掉。”他继续擦着,直到把划“×”的地方擦成了洞,眼里噙满了泪水。

    学生做错题是件很平常的事,一个红×,标志答案错误的一个符号,很少有人在乎它。可是孩子在意了,他把它称作是“怪兽的眼睛”。我没有笑出来,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竟然也觉得难受起来。一个大大的红“×”,好像是一只大大的眼睛在盯着我,而我则像是一个犯错的孩子,不敢抬头。我学过一点心理学,体验到的是一种明显的犯错心理。一个红“×”,不仅仅是对答案的否定,还代表教师对孩子的评价,也是对孩子的否定。孩子在人生刚刚起步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5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