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08年第9期
编号:12060121
心理辅导课中的教师角色定位(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9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08年第9期
     (1)明确目的、期望效果

    一个活动首先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辅导目的,有的才能放矢。其次,教师要清楚活动期望达到一个怎样的效果。只有明确了依次辅导的目的、意图以及预计最后的辅导效果,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一系列的活动来帮助达成目的。

    (2)确定辅导的形式

    辅导以什么形式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至关重要。可多以学生喜欢的游戏、竞赛、表演等形式来渗透辅导的目的、意图。辅导形式作为辅导的载体,应该是教师在斟酌学生情况、教师自身特长与辅导内容三方面的基础作出一个最佳的选择。

    (3)多方位考虑

    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辅导的过程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既定的设计方案实施,会出现种种事先没有预料到的问题。教师应该在设计活动时充分考虑多种可能性,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设计出调整或者应急的辅导方案。

    (4)精雕细琢

    不仅辅导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要细致入微,辅导过程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要经过细细地斟酌,甚至可以设计到教师的每一个手势与神态。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可以能参与辅导的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精致、科学的活动设计可以使辅导活动事半功倍。

    2.教师应该是心理辅导课的操作者和参与者

    这是对教师基本功的要求,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能够设计与组织好教学的思路,更要有执行与操作的能力。这是一种实践的能力。心理辅导课是直接面对学生的心灵与内心世界的,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有强有力的能力来执行自己设计意图。

    教师执行的设计方案不仅仅是书面的材料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