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09年第2期
编号:12057759
面对同样的“挫折”(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09年第2期
     师小结: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态度,进行不同的选择。有的轻易就放弃了,认为这不可能,不值得;有的虽经努力,也有过拼搏,但还是放弃,结果是半途而废;还有的继续努力,坚持到底,最终获得了成功。可见不同的人对待挫折是不一样的。

    [分析比较]在挫折面前一般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心情:乐观与悲观;三种不同的态度:放弃、半途而废和迎接挑战。在该环节上,课例1与课例2所选取的角度是不同的。课例1主要是从情绪的角度,方案中例举了当你拥有带“4”的电话号码时、当你的“画”被人们批驳得一无是处时是在乎还是不在乎?是悲观还是乐观?如果选择“不在乎”或“乐观”,自然不会产生挫折感;而选择“在乎”、“悲观”的话,则往往会产生烦恼、不安、焦虑、愤怒等各种负面情绪,从而出现挫折感。在该设计方案中,两个事例(“电话号码”和“评画”)所反映的主要是人们对待同一事物的不同情绪,逻辑关系上基本是平行的,没有太多的递进,因而有些重复的味道。

    课例2在例举了一个事件后,把焦点就直指挫折了。案主“心里空荡荡的”就是困惑、烦恼,甚至还可能是愤怒的表现。因此,该教师在介绍案例后马上把讨论的角度引伸到对待挫折的态度上,是“感到委屈”、“继续向老师要求”还是“放弃”?选择形式是把写有上述词句的纸条放在地上,学生在一阵“噼哩啪啦”的走动之后,最后都表明了态度,“对待挫折众生相”也就跃然纸上了。这一环节貌似是两组活动,实则是一组。前面为“听”、后面是“走”,前要求“静”、后要求“动”;这一组活动可以说是“听走”结合、“动静”搭配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