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09年第3期
编号:12056621
积极心理治疗:理论与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09年第3期
     (二)积极情绪状态干预

    由于积极情绪与身体及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因此积极情绪一直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焦点之一。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相应地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而消极情绪则相反。Fredrickson把积极情绪的早期研究整合起来,提出积极情绪“拓延—建构”理论。该理论认为,各种具体的积极情绪,如高兴、兴趣、满足感、自豪感和爱等,表面上看来不同,但都有拓宽人们瞬间知行能力、建构和增强人们个人资源(如体力、智力、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协调性等)、提升主观幸福感等功能。积极情绪是人们幸福感的表现,也是人们是否“繁荣向上”的信号,因此积极情绪体验的获得将有助于缓解人们在生活中的痛苦,提高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积极体验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绪体验大多是依靠一些低强度、高频率的积极生活事件以及积极的人际关系获得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要努力促成这些低强度高频率的积极生活事件。

    (三)积极人格特质干预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利用存在每个人身上的人格力量和美德来克服苦难、达到“繁荣向上”的目的,而应用积极心理学也是要促成人体的最佳机能。这种机能不仅包括积极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还要激发潜藏在人们身上的积极品质。因此,促成机能最佳化的一个方式就是通过发展人们积极的人格特质来达到“繁荣向上”的目的。积极的人格特质不仅能起到疾病缓冲器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促成人们的“繁荣向上”。究竟哪些人格特质是积极的呢?Seligman 等人研究发现有六种美德、24种人格特质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体身上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27 字符